中式霸總劇轉而「收割」海外觀眾? 加载评论...
資訊  犀牛娛樂官方  2023-11-22

來送水的傭人女主驚擾到二人世界,被女主人一巴掌打得水杯碎落一地。在遭受到男女主人輪番羞辱后,女主委屈得蹲在地上,一邊哭著撿拾玻璃碎片,一邊祈求月神賜予狼人來拯救她……(BGM戰歌逐漸激昂)

再熟悉不過的霸總劇套路,演員卻清一色長著歐美面孔、嘴裡飆著純正美音,以上片段出自最近在美國走紅的ReelShort爆款短劇《FatedTo My Forbidden Alpha》。

「Who』s here because of TikTok?」

在ReelShort油管賬號發布該劇片段的評論區,有觀眾如此詢問,瞬間湧來海量追劇觀眾積極響應。而儘管是從TikTok引流,這款「Madein China短劇APP」ReelShort最近在歐美的風頭正在蓋過前者。

據七麥數據顯示,於去年上線的Reelshort,突然在本月13日衝到美國iOS免費下載榜第2名、娛樂榜第1,此後它在更多應用商店排名超越長期霸榜的「海外版抖音」Tiktok,致其母公司「數字出版第一股」中文在線股價大漲。

短劇出海並非新鮮事,事實上,近些年愛優騰、快手、中文在線、九州短劇等涉及劇集或出版產業公司都有布局短劇出海業務,但此番ReelShort的現象級崛起及成功跑出幾部「美國爆款」,才標誌著中國短劇繼中國網文後成功向海外「開疆拓土」。

而當下恰逢廣電總局宣布啟動一個月專項短劇治理工作,隨後抖音宣布下架了119部小程序劇,種種風向似在提醒行業,「監管潮」來臨之下恐大受波及的短劇公司,或可將發力「出海」作為其救命稻草之一。

ReelShort打造首批爆款

「授之以漁」才是真出海

比較令行業振奮的是,不同於將國內本土劇集賣給別國的出海方式,ReelShort此番打造的這批爆款短劇,是真正「授之以漁」式的出海產業。

全然找歐美班底出演、配上純正歐美口音、結合當地觀眾喜好融入狼人吸血鬼等元素,那些國人最為熟知的霸總情節居然搖身一變成「歐美限定」,竟讓習慣了奈飛精品劇的歐美觀眾追得頗為上頭。

以ReelShort主推的《Fated To My ForbiddenAlpha》舉例,該劇以歐美觀眾最愛的狼人題材為基底(Alpha就是歐美狼人文化里處於金字塔尖的一個等級),融合了中國網文中「女主復仇」「都市豪門」「一見鍾情」「壁咚」等經典霸總文土味元素,歐美觀眾沒看過的「女頻爽劇向故事」漸漸引爆了歐美各大社媒場域。

在TikTok鍵入劇集關鍵詞,犀牛君發現,目前該平台劇集同名話題#fatedtomyforbiddenalpha熱度已觸達430萬+,話題下有穿搭博主 @alodiathaliel 分享她最近追該劇的上頭感受,有生活博主@kellzham感言女傭被男主人羞辱的劇情太野蠻了。

而這部劇加上另一爆款《Never Divorce a Secret BillionaireHeiress》也成功推動ReelShort在TikTok的官方賬號粉絲數來到了371.7k,平台上已經出現了拿劇中劇情內容做職場穿搭推薦的「二創」,亦有人氣博主用#SHORT FILM#等新標籤來定義此類內容。

而在油管上,ReelShort官方賬號也放出了該劇「免費供給」的前20集片段做引流,很多視頻都收穫了百萬次觀看的高熱度,有觀眾在評論區表示自己一口氣追完了這部劇,還有觀眾認為劇情很shit但又相當funny。

所以說,儘管此類劇集在社媒上得到的口碑反饋有好有壞,但不能否認,出海短劇沿著此前出海短視頻趟出的一條路繼續探索,算是在初期市場佔位方面向歐美觀眾普及了何為「短劇」,這一傳播層面的突破為短劇出海的後續發展意義重大。

外國殼、中國核

爆款出自「華人製造」?

那這批爆款究竟是如何誕生的呢?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首先我們先釐清一下目前出海短劇製作的三種基本模式,一是完全由國內團隊拍攝、製作再賣到海外市場;二是由國內團隊跑去海外拍攝素材再拿回國內做後期、做發行;三是完全外包給海外團隊打造。

就第一種而言,劇本基本採用的是中文爽劇劇本的「英文改造」,演員多半是從國內找外籍模特。這一模式的優勢是成本低,但缺點也相當明顯,劇本撰寫缺乏與當地受眾喜好內容相結合,外籍模特置於異域環境演出的西方故事可信度也比較低。

第二種模式成本就陡然升高了,國內團隊去海外拍攝,交通住宿成本就佔大頭,況且在海外人脈資源受限情況下找演員也不容易,所以目前行業採取該模式創製的團隊很少,此前小爆款短劇《逃出大英博物館》採用此模式也是因為只需動用國內演員。

所以找純海外團隊外包的第三種模式,是目前這類劇製作的主流。大概從今年4月開始,美國當地就有很多電影相關專業留學生、華人開始接觸短劇項目,一般由國內平台與這些華人製作團隊共同探討劇本,拍攝則大多集中在影視資源相對集中的紐約與洛杉磯。

拿Reelshort平台舉例,由於拍攝項目多、體量大,Reelshort目前已經在當地積累了相當高人氣,通過內部製片人與當地團隊對接,可以更快速推進多個項目同時進行。

為什麼選擇華人團隊?這多半是基於溝通難度、縮減成本的考量。因為「一天要拍攝十幾頁劇本」的這種短劇在好萊塢其實極為少見,而華人導演、製片人們則不同,他們更熟悉國內平台高節奏的工作方式,熟悉國內的製作流程,在預算上更容易把控。

華人團隊還有一大優勢,核心成員很多都是拍敘事長片出身,在成片質感上其實會稍好於國內很多低質土味短劇,這更符合海外觀眾口味。所以說,如果你看過拍攝這類劇的花絮,就會驚奇發現,站在一群歐美面孔演員鏡頭背後的,盡皆是一群亞洲面孔的華人。

新一輪監管潮來臨

「出海」成救命稻草?

Reelshort短劇在歐美市場的此番破圈,重新提振起整個國內短劇行業的出海信心。特別是新一輪監管潮來臨,「出海」或成做短劇公司們的救命稻草。

不過,儘管行業不少人覺得出海短劇是藍海一片,實際情況卻是各家有喜有憂。如今出海短劇情況大致也可分三類:

一類是網文平台主導,比如中文在線、閱文、新閱時代、點眾等,他們能借用此前網文出海的豐富經驗來開拓市場,所以跑出了以ReelShort為代表的爆款產品。

第二類是愛優騰、快手為代表的長短視頻平台。快手於2022年就曾在其海外版短視頻平台Kwai中搭建短劇專區TeleKwai,長視頻則主要是將平台已有內容在海外版平台上線,比如優酷短劇《千金丫環》就在Tiktok中合計播放量超2.3 億。

還有一類是國內小程序短劇頭部玩家選擇出海,如九州短劇,利用在小程序短劇製作上一套成熟打法在海外生根發芽。

梳理來看,儘管出海姿勢各不同,這些平檯面臨的行業阻礙卻有很多共性。一方面,短劇行業本質是投流生意,但相比國內,一部短劇在海外通過Google、TikTok或Twitter投流的周期往往較長,起量很慢,這可能也是為何到11月才有爆劇產生的原因。

另一方面,相比國內,國外觀眾普遍更傾向於看高品質影視劇,會否為「土味短劇」付費是相當存疑的。ReelShortAPP上,通常歐美觀眾看一部短劇每一集需支付72個金幣,購買金幣價格為10歐元/1000個,相當於一集短劇價格大致為5.6元人民幣,50集的一部短劇就要花費250元人民幣。

所以說,讓習慣於看精品劇的歐美觀眾為了「土味短劇」付費,他們這腰包掏得恐怕也不會太乾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