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影節 · 特別策劃|蝙蝠俠85周年 加载评论...
資訊  2024-06-04

蝙蝠俠這個超級英雄自1939年以漫畫形象誕生至今,剛好85周年。這個裝扮上充滿上世紀三十年代審美趣味的形象經歷過多次人設變遷:他在四十年代是偵探和家長,五十年代進行科幻冒險,六十年代幾乎成了諧星,而在八十年代后,他重新回到了陰鬱與黑暗。

蝙蝠俠沒有超能力,會與普通人一樣經歷彷徨和痛苦,而白天與黑夜的雙重身份讓他始終面臨身份認同的危機。他不斷逃避和尋找自我,留下自虐與偏執的黑暗剪影。蝙蝠俠身上的這些缺陷,反而讓他到今天仍是最受歡迎的超級英雄,在美漫網站CBR的人氣調查中常年位居第一。

1989年蒂姆·波頓執導的《蝙蝠俠》和續集《蝙蝠俠歸來》掀開了華納兄弟探索蝙蝠俠系列電影的序幕。喬·舒馬赫接棒執導《永遠的蝙蝠俠》和《蝙蝠俠與羅賓》,讓這個IP步入眾星雲集的商業大片行列。而諾蘭的《蝙蝠俠黑暗騎士三部曲》則將其思想深度和商業價值同時提升至空前的高度,《蝙蝠俠:黑暗騎士》曾一度登上IMDB影史排行首位,希斯·萊傑的小丑更已成為不朽的銀幕形象。蝙蝠俠以他罔顧體制的正義和以偏執信念守護腐朽的哥譚,在不解和詆毀中,他只能做暗夜中的騎士,帶著強烈的自毀傾向堅守自己的準繩。

之後的十年,蝙蝠俠沒有以單人電影的形式出現在大銀幕,直到2022年,《新蝙蝠俠》終於在暗夜中歸來,塑造了一個在泥濘與混沌中掙扎的迷茫青年,讓蝙蝠俠的側影前所未有的立體。

恰逢蝙蝠俠誕生85周年,為了和更多粉絲共同慶祝這一特別的時刻,「蝙蝠俠85周年」攜手上海國際電影節共同舉辦馬拉松觀影活動。本次觀影活動展映的三部蝙蝠俠電影,分別展示了三個不同的蝙蝠俠面相,他差點因為愛情放棄黑暗中的使命,曾經走不出身份分裂的噩夢,也曾蒼白纖弱,經歷成長期的痛苦和徘徊,而這些複雜的面向,正是我們熱愛蝙蝠俠的原因。

作者:艾弗砷

上下滑動閱讀更多內容

蝙蝠俠大戰幻影人(1993)

Batman:Mask of the Phantasm

Bruce W. Timm/Eric Radomski

看點:

蝙蝠俠的俠骨柔情

影史第一部蝙蝠俠動畫大銀幕作品,獲得安妮獎最佳動畫長片提名。主線改編自漫畫《蝙蝠俠:第二年》,影片以現實與回憶的交織,展現不一樣的蝙蝠俠和小丑起源。影片最後,蝙蝠俠告別刻骨銘心的戀情,徹底斷絕了對幸福生活的留戀,堅定地投身於暗夜,這種人生經歷的補完讓蝙蝠俠的形象更加完整。馬克·哈米爾配音的小丑惟妙惟肖,這位盧克·天行者的飾演者後來憑藉小丑配音兩次入圍配音界最高獎項安妮獎。

永遠的蝙蝠俠(1995)

Batman Forever

Joel Schumacher

看點:

蝙蝠俠助手羅賓首次登場

華納兄弟探索蝙蝠俠系列的第三部,蒂姆·波頓退居幕後,喬·舒馬赫執導。該片群星雲集,告別了哥特風格和小成本製作,將華納兄弟探索的蝙蝠俠系列推向商業大片行列。這一部影片中,蝙蝠俠的助手羅賓首次亮相大銀幕,方·基默飾演的蝙蝠俠開始真正成為主角,首次深入揭示了蝙蝠俠雙重身份的痛苦和陰暗面。除主角蝙蝠俠外,妮可·基德曼飾演女主角,金·凱瑞則塑造了有史以來最癲狂的謎語人。本片獲得奧斯卡三項提名,票房力壓《七宗罪》,排名1995年十大賣座電影第六名。

新蝙蝠俠(2022)

The Batman

Matt Reeves

看點:

成為英雄之前的那個徘徊與掙扎的蝙蝠俠

充滿現實主義氣息的泥濘的哥譚,出道不久的蝙蝠俠不斷經歷信仰的衝擊和崩塌,沒有高科技裝備,甚至沒有合身的斗篷。相比之前的歷任蝙蝠俠,羅伯特·帕丁森塑造的蝙蝠俠顯得蒼白纖瘦,在堅守與放棄之間苦苦支撐。他肉體凡胎里的力所不逮以及作為「凡人」的掙扎是影片最令人動容的刻畫。本片配角也相當出彩,佐伊·克羅維茲出色地演繹了貓女危險而迷人的雙重氣質,保羅·達諾神經質的謎語人堪與華金·菲尼克斯的小丑媲美。上海國際電影節將放映本片的IMAX版本,快去影院享受那獨特的暗黑色調和震撼的視聽衝擊吧。

歡迎持續關注我們,第一時間掌握2024年第二十六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相關資訊。本屆電影節將於6月7日中午12點在淘票票平台開始售票,上海以外的放映場次(南京、蘇州、杭州、寧波、合肥)於6月8日中午12時線上開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