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譯這部新片一出,最佳諜戰片的名單要刷新了 加载评论...
資訊  貴圈扒姐  2023-11-23

高群書導演精心打磨,將在11月24號推出新電影《刀尖》。這是繼影片《風聲》之後和麥家再度聯手,演員陣容強大,可謂看點十足。

麥家的外婆因被毒氣彈的彈片划傷腿,中毒去世。通過這段親人的親身經歷,基於對細菌戰、731部隊的特別關注。

歷時8年,麥家創作出這部作品。作為他諜戰特情文學的「封筆」之作,這部作品的敘事更「厚實」、更成熟。

張譯、黃志忠、沙溢、金世佳、聶遠、黃璐等多位實力派出演,演技方面自是毋庸置疑。但要論吸睛程度,反轉交錯的故事線和強大的卡司陣容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接下來,扒姐想從兩個方面聊聊這部電影的「特別之處」。

【1】

故事的時代背景是1940年,當時重慶政府、汪偽、日方、抗日力量四方勢力盤踞。各方力量相互滲透,互相懷疑、彼此暗害,南京也在這種緊張氛圍中淪為人間煉獄。

影片中還刻畫了一些「時代切片」:日本人海野隆久負責的研究所,是日本人在中國的第二個細菌研究所。他主導推行「春雷計劃」,把藥物包成糖果發給中國小孩,希望藉此使中國亡國滅種。

汪偽政府卻忙著賣國求榮,蔣介石政權亦麻木不仁。為了一己私利,在家國動蕩之際,不能一致對外,反而對同胞操戈相向。為了刻畫這種情況下,敵人的殘忍,影片展現出的酷刑,讓人不寒而慄。

身處多方勢力勾結的龍潭虎穴,每個人都深陷立場與權力的明爭暗鬥,所有人都是「兩副面孔」。

黃志忠飾演的汪偽安保局副局長盧敬瑜,和高捷飾演的副局長俞至仁貌合神離、勾心鬥角。暗中拉幫結派、想要除掉異己,為了活命反覆橫跳。

觀眾能在這些情節中體會那個勾心鬥角年代,有多麼黑暗窒息。然而,正是因為時代黑暗,光明才顯得越發可貴。

潛伏特工們終日周旋於日本軍方、汪偽政府和軍統之間。雨花台、雞鳴寺、莫愁湖、秦淮河、宣武門……每個人都以南京的地標為代號。

如同行走於刀尖一般,冒著付出生命的危險,不斷探索這個國家的出路。張譯飾演的特工金深水同樣擁有多重身份,也在摸索中完成了個人的成長。

最初,他是一個滿心只有小家而無大愛的人,目睹妻子孩子死於日軍之手,便一心想著殺日本人報仇。

經過好友陳耀的介紹入了軍統,卻在越陷越深時,開始懷疑自己是否入錯了門。直到看見軍統的刀同樣砍向抗日同胞,他才終於醒悟,「殺一個抗日的人,於情於理、於國於家都不對,這樣的軍統骯髒污穢,要它幹嘛?」

於是,他開始思索新出路,在躊躇之餘,剛好碰上林嬰嬰。在她的引導下,金深水從黑暗的軍統脫身,轉投靠地下抗日組織。兩人聯手上演了一出離間計,除掉了沙溢飾演的漢奸李士武。

從流出的花絮片段看,為了在受絞刑的戲份展現出最飽滿的情緒,他一遍遍投入地醞釀情緒。眼含淚花,將驚恐與無助展現得淋漓盡致,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了李士武的絕望。

也是在合作過程中,金深水開始了一個軍統特務自我覺醒之路,並逐漸堅定信仰。以金深水為代表的特工們整日行走於刀尖上,擁有多重身份的他們,蟄伏於滿目瘡痍的南京城。

不但要在龍潭虎穴中隱藏身份、伺機完成任務,更要在多方勢力交織的極端環境中,應對來自內部的危機。

張譯在採訪中坦言:「金深水這個角色挺難的。」

「我看完劇本后覺得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網,但也是那個年代下非常真實的狀態。逐漸進入后,發現金深水這個人很有意思,他一開始就是想為了小家報仇,但沒有大愛,直到他見到戰友之後發生了轉變。」

麥家表示:「在極端的環境之下,人性的底色、本色難免會暴露出來。」

這樣的故事情節設定,也助推了人物的豐滿立體。我們作為觀眾,能在主人公每次抉擇和轉變中,洞見人性光輝的一面,以及人性幽暗的一面。

【2】

影片中還埋了不少具有隱喻意義的伏筆,細品這些鏡頭,就能讀懂麥家所言:「歷史從來不是孤立的,我們沒有生活在眼前,我們生活在歷史里。」

國民黨陳耀癱在床上想把老婆交給金深水保護,鏡頭多次切換到案板上的魚。最後他開槍自殺,案板上的魚也在掙扎中摔下了桌面。

為案牘之魚肉,無能為力、任人宰割,既是陳耀的現狀,何嘗不是當時整個中華大地上苦難人民的寫照?

片中不管是丈夫高寬還是金深水,都多次強調了很多次林嬰嬰的孩子很重要,保護孩子。她懷孕之後,在打鬥中被秦時光踢,又在刺殺海野時負傷嚴重。最後還是生下來了,隨著孩子的嘹亮的啼哭后,大人卻保不住了。

這孩子何嘗不是寓意一個國家的未來,在苦難中頑強存活了,有新生就有希望。

在扒姐看來,《刀尖》這部電影最難能可貴的地方,就是它沒有一味地控訴入侵者。而是在反映戰爭殘酷的同時,以細膩的筆觸,刻畫了普通老百姓被時代裹挾的無奈。

影片在故事中,有兩個情節堪稱亮點。

一個是林嬰嬰在和同伴促膝長談時,念了一首汪精衛所作的詩歌:慷慨歌燕市,從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留得心魂在,殘軀付劫灰。青磷光不滅,夜夜照燕台。

詩中滿懷革命之志,然而現實是,他做了人人唾棄的大漢奸,諷刺效果拉滿。汪精衛是「從明到暗」,金深水則是「從暗到明」,同樣的處境不同的抉擇,何嘗不是複雜人性的真實反映呢?

另一個情節,則是日本女人靜子愛上了金深水,明知他是戴罪之身,卻還是幫他弄了一張請柬。最後為了提醒他,還被日本人槍殺了。

面對利用自己、政治立場不同的,本該是敵人的金深水,為什麼幫他?

靜子只有一句話:「一個人這樣孤苦伶仃的活著,又有什麼意義?」

這兩個點也拉高了影片的視野和格局:在家國動蕩中時局改變,趨利避害的人性或許會讓一些人捨棄信念,淪為走狗。但就是這種對比中,那些捨身成仁的烈士,他們的犧牲才更顯偉大。

猶如片中20歲的阿牛,為了掩護同志撤離,選擇一個人一把槍留在了敵人火力中心,「和千千萬萬愛國志士一樣,死的悄無聲息,或者死的壯烈。」

靜子的死,讓我們看到戰爭的殘酷與平民的無奈。該被譴責的是殘忍的法西斯主義,是日本軍方的侵害掠奪他國的野心。

戰爭鐵蹄之下,遭受踐踏的又何止只有中國人?

無關乎國別,戰爭中的平民都是犧牲品。被同胞槍殺的靜子,日本投降后堅持剖腹自殺的士兵,又何嘗不為戰爭所苦?

在扒姐看來,所謂「刀尖」,有兩重意思。

一則,潛伏工作猶如遊走於日軍的屠刀刀尖,殘忍而危險。當侵略者高舉屠刀入侵中國時,這把刀也一樣成為日本有良知的民眾那把切腹自盡之刀。

另一方面,是無數像金深水一樣的特工,他們在國家危難存亡之際,甘願捨身犯險。無數仁人志士以身軀為利刃,直插敵人心臟,才是我們這個國家壓不垮、打不散的原因。

沖著影片強大的陣容,以及精彩刺激的的故事情節,包括主題能夠引發的思考深度。《尖刀》這部懸疑拉滿、情節跌宕的電影,都非常值得一看。

我們需要這樣的電影來銘記歷史,緬懷那些犧牲自我的、偉大的「刀尖」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