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北最強陣容音樂節幕後:一場極限操作的嘉年華 加载评论...
資訊  新音樂產業觀察  2023-08-15

7月22日,天津東疆灣沙灘泡泡島音樂與藝術節第二天,連夜的大雨持續不停。原定凌晨5點調音的吳青峰團隊,二十幾號人4點多就起床趕往現場,但只能在舞台後台看著室外的暴雨發獃等待。直到早晨7點雨勢才漸小,但因為8點是下一個藝人團隊的時間,青峰團隊原計劃3小時的調音綵排時間最終只能壓縮在40分鐘內。

「我們的藝統工作人員帶著歉意和焦慮與青峰團隊商議補救方案,但青峰反而樂觀友善的安慰我們的工作人員,表示大雨擾亂了計劃,大家都會更加辛苦,不過沒關係,不會影響到正常演出的。」音樂節創始人張翀碩說。

上午11點多,音樂節即將開場時,雨很配合地停止了,空氣甚至有些涼爽舒適,當持續了近40個小時的暴雨退去,泡泡島音樂與藝術節開始顯出它的本色。

當晚壓軸的吳青峰團隊,在未能按原計劃完成調音綵排的情況下,反而臨時又加急新增編排出由九首歌組成的一曲大串燒,當晚原本45分鐘的演出在不斷的誠意加唱中拉長到70多分鐘,聯唱了19首金曲,觀眾直呼超值現場。當吳青峰在舞台上說出「音樂節其實就像人生,總會有很多的不確定」時,被治癒的不僅有現場的觀眾,還有幾天沒合眼的幕後工作人員們。

魚丁糸

泡泡島音樂與藝術節是一個全新品牌,但可以說聚集了近4年來最為國際化的陣容。不過,整個音樂節從選定天津濱海新區到落地只用了不到兩個月的時間,演出前兩天還在經受暴雨的挑戰,整個團隊從體力到精神都經歷了極限考驗。

當看到很多觀眾說演出結束兩三天依然不能忘懷時,張翀碩和團隊感到前所未有的欣慰和感動。「藝人和觀眾的反饋實際是檢驗你的產品和品牌口碑最關鍵的東西。」張翀碩說。

暴雨中的考驗

在泡泡島音樂與藝術節公布陣容時,很多樂迷就稱其為近幾年的最強陣容。

「像落日飛車等都是疫情后首次在華北地區演出,新褲子2020年北京草莓音樂節后也沒在華北地區演出過。」張翀碩說。FKJ、MOTORAMA、SheHer Her Hers、HYBS等一眾國際化的藝人更是讓人眼前一亮。

但這樣一場陣容稀缺的音樂節,操辦的過程也是一波三折。原本選在落地河北固安,但因種種原因場地不能如期使用。張翀碩在朋友的介紹中了解到天津濱海新區東疆灣沙灘。「我才知道在距離北京及天津市區這麼近的地方,還有一個這麼好的海岸線。」張翀碩說。等場地確定下來,留給團隊的時間也不多了。

泡泡島音樂與藝術節第一天,暴雨又打亂了原有計劃。

本地氣象局早上就發布了雷暴橙色預警,之後每30分鐘給音樂節現場指揮部一次預報。雷暴到底會不會在場地附近發生?大家只能密切關注著天氣的變化,整個幕後團隊的心情跟著起起落落,演出在取消和不取消之間反覆權衡,並同步作出幾套應急預案。最後在本地政府部門的支持下,還是決定繼續演出。

但這種情況下,全力協調,保證每一組藝人都能夠如約演出,讓觀眾能夠看到自己想要看的音樂人,並不是容易的事。

音樂節原本分BUBBLING STAGE和BOILINGSTAGE兩個舞台,為降低雷暴天氣有可能帶來的現場雷擊風險,並避免數萬觀眾在雨中的海灘沙地上穿行存在的踩踏風險,當地政府部門與主辦方臨時決定將音樂節首日兩個舞台的演出進行合併。

音樂節首日,趙雷冒雨表演

正式演出前,每組藝人少則需要1小時、多則需要3小時以上的時間進行調音、綵排,臨時將兩個舞台的演出合併到一個舞台的應急方案意味著將其中7組藝人已經完成的調音綵排成果作廢,緊急將每組藝人的設備、樂器、調試在最短時間內集成到另一個舞台。這幾乎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對團隊的應急執行能力是極大的考驗。「導演和藝統團隊要非常有經驗,大家必須始終保持高度沉靜專註地配合,才能實現。」張翀碩說。

直到半夜張翀碩才知道,預警中的橙色雷暴真的在濱海新區發生了,只不過在18公裡外的另一個區域。「如果雲團走向稍有偏差,雷暴一旦來到我們的上空,第一天可能就只能被迫取消演出疏散觀眾了!」

音樂節首日,觀眾們在雨中觀看錶演

藝人們的限定式表演

在第一天進行表演的陳綺貞,一出場就問候在台下淋了一天雨的樂迷,表演過程中不但臨時決定加唱一首樂迷最為期待的《魚》,更將新編曲版的《太聰明》在「泡泡島」進行了首唱,引發樂迷萬人雨中大合唱的高潮。

陳綺貞

在第二天壓軸表演的吳青峰,首次聯唱19首金曲,這樣的曲目表演數量,對比常規情況下音樂節8~10首的演出慣例,應該可算是中國音樂節曲目表演之最;除此之外,吳青峰本次在「泡泡島」更專程編曲翻唱了《想念你的夜》,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用這個特殊的方式與全場樂迷一起表達對摯友李玟的緬懷之情。

吳青峰

在第三天表演的陳粒首度曝光自己還未發行的新歌《警告一次》,在沒有任何前期宣傳和任何徵兆的情況下,陳粒突然邀請好友吳青峰空降這個表演時段,兩人對全新作品的共同演繹帶給現場樂迷意料之外的巨大驚喜,在「泡泡島」的現場,兩人演唱的歌詞「不要現實,要泡泡」更成了隱藏彩蛋。

陳粒

三天的音樂節里,還包括蘇運瑩、張婉清等音樂人的新作首唱,FKJ呈現75分鐘專場Show,以及首次來華的國際藝人的音樂節首演等,每天現場都有類似的亮點衝擊著網路熱搜。

蘇運瑩

音樂節后兩天每天散場時,觀眾們都會自發合唱著離場。從三五個人起頭到數十人、成百上千人一起合唱,大家從壓軸藝人的歌唱到周杰倫等各種熟悉的金曲,邊走邊唱,久久不散。這一刻,東疆灣沙灘真的成了盛大嘉年華的現場。

看不見的細節

音樂節如廁一直是個問題。曾有歌迷因為音樂節去廁所排隊可以錯過兩組藝人表演,臨時廁所的衛生狀況更是讓人堪憂。但在「泡泡島」,觀眾可以看到現場設置了300個移動衛生間,其中女性專屬衛生間100個。

人群扎堆的音樂節,手機信號往往也成問題。但在泡泡島,手機信號始終是滿格的。不但拍照分享不成問題,很多觀眾還一路舉著手機在短視頻平台直播演出全程。

「這些細節在售票的時候不是賣點,但確實很影響用戶體驗,很多事情我也已經深惡痛絕了很多年了。」張翀碩說,「關鍵還是願不願意用心,願不願意花錢,去解決這些問題。」

很多背後的工作未必是觀眾看得到的。比如手機信號問題,團隊和政府相關部門協調運營商,對景區及周邊現有通信基站進行最大限度擴容,7天鋪設了33公里光纖鏈路接入……場地內新增的13個臨時通信基站、在12個檢票口和小吃街增加的17個WiFi都派上了用場。音樂節期間,總體滿足了活動場地及周邊約8萬人的通信需求。

「我也曾經每周都在做項目,團隊所有人都在高速運轉,大家常年處於疲於奔命的狀態,解決問題就要考慮到輕重緩急,比如舞台的工程進度、演出的保證是最重要的,其他的事情就要放一放。」張翀碩說,「但現在之所以要重新創辦一個音樂節,出發點就是過去所有認為需要解決的問題,到了該解決的時候。」

細緻的幕後工作,需要的是龐大的人力和物力投入。泡泡島音樂與藝術節的工作團隊人數可能是其他音樂節的五倍以上。其他音樂節團隊分三級管理,泡泡島會分成六級。其他的音樂節有一個項目負責人統一管理,泡泡島在總負責人之外會細分成八個項目負責人。用戶體驗、舞台製作、基礎設施、場景創製、餐飲服務等每個細分領域都有專門的項目經理、專項小組和財務支持。

這些專項的團隊看似成本巨大,但長遠看未必不會成為一個單獨的商業模式。

譬如,泡泡島自行開發了30多個餐飲品類,從食材、到菜品,從餐具、包裝的開發,再到冷鏈和現場的冰庫,都是團隊和供應商自營的。這讓泡泡島音樂節的餐飲品牌看起來氣質更一致,甚至比普通的市集有更多選擇空間。

就飲品來說,從6塊錢一瓶的礦泉水,到二三十塊的手打檸檬茶,從星巴克咖啡,到13家來自天津和北京的獨立咖啡館,應有盡有。觀眾既能滿足飽腹之欲,也能根據自己的消費能力選擇品質、顏值更高的產品。

音樂節現場供應的咖啡

在現場,還有幾十台無人駕駛的冰淇淋售賣車。觀眾直接掃碼就可以買到泡泡島音樂節定製的文創冰淇淋。「就賣冰棍這一件事兒,加在一起,我可能開了幾十個小時的會。」張翀碩說。

無人駕駛冰淇淋售賣車

這些隱形的成本投入在前期可能並不是吸引觀眾買票的理由,但確實幫助泡泡島音樂節樹立了口碑。有觀眾評價,「這是我玩過最不累的一屆音樂節」。

一件用心的產品

京津冀站第三天,FKJ的調音通宵持續了七個半小時。他突發奇想,想要實現一個燈光效果,音樂節的燈光師一直毫無怨言地耐心配合。其實在演出時天還亮著,燈光的效果並不明顯。三天時間裡,這類較真的細節數不勝數。

在張翀碩看來,從吳青峰、陳粒、FKJ這樣的藝人到幕後團隊,都沒有把泡泡島的演出當做一個行活,而是切實付出了自己的熱愛與專業精神,大家一起在打造一件用心的產品,這樣才能推動一個品牌的落地和發展,相信市場終將給出相應的反饋。

FKJ

做了將近20年音樂節,張翀碩感覺「音樂節」這個詞現在有點被玩壞了。

2023年以來,幾乎平均每天都要有一場音樂節,市場近乎過盛。與此同時,觀眾對音樂節體驗的投訴也越來越多。音樂節從小眾走向大眾,用戶在快速迭代。但新的消費者第一次接觸音樂節就踩坑,會對音樂節留下不好的印象。

「早年草莓音樂節最多做過11個舞台,北京、上海的超級草莓音樂節至少有五到六個舞台。不同的樂迷群體各取所需,不同的社群扎堆在不同的區域,大家能玩得盡興。但現在,用戶會問音樂節為什麼非要設置兩個舞台,是在軍訓嗎?是在拉練我嗎?有些觀眾其實分辨不清楚音樂節和拼盤演出的差異,其實這個責任在主辦方,是主辦方的本末倒置把用戶教育成這樣了。」張翀碩說。

在他看來,在國外的成熟市場,演唱會和音樂節的比例是9:1。有9個演唱會項目,才有1個音樂節品牌,這樣的配比才是合理的。現在的音樂節在各種力量的推動下已經有些泡沫化,在幾年前同質化就已非常明顯了。現在更進入了相當低質的競爭,口碑和收益同時在下滑。

未來,行業必將經歷大浪淘沙,進入到一個新的市場周期。音樂節需要越做越精,品牌必須要做出差異化和高質量。

音樂節現場,藝術家游雯迪的氣模裝置

除了演出陣容、細節上的差異,泡泡島音樂與藝術節也在名稱上和普通音樂節區別開,通過特邀藝術家、合作潮流IP、二創泡泡島的火山視覺形象的方式,打造了出了一個豐富的藝術群展現場。用以承載泡泡島這一官方IP的衍生品,以及與不同藝術家、潮流品牌的聯名限量商品。

泡泡島與kitsch的聯名商品

作為一個全新品牌,又在目前國內音樂節中規模和投資均位於前列,商業化是泡泡島繞不過去的課題。張翀碩透露,京津冀站的投入達到3600多萬元。像泡泡島這樣的體量,三天要超過10萬張票才能覆蓋成本,更不能急功近利,需要大量時間和精力的投入來鞏固自身的品牌和口碑。

在8月12、13日,泡泡島音樂與藝術節第二站在貴陽舉辦。區別於京津冀站,張翀碩和團隊在貴陽進行了更多本土化嘗試。「在地化是貴陽站的一個重點,藝術板塊引入了本地藝術家,嘗試了貴州非遺項目和當代藝術的結合,餐飲也會大量引入本地特色的小吃。」

剛剛走完兩站的泡泡島音樂與藝術節當然還不夠完美,但可能更接近於絕大多數樂迷理想中音樂節該有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