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歌:退圈快樂,好好活著 加载评论...
資訊  最人物  2023-08-30

8月21日,胡歌在社交平台上發文稱:「如果未來五年,我不拍戲了,去做一些更有意義的事情,你們應該會支持我的吧。」

這段文字配上了兩張他的近照:戶外的長途跋涉讓他看起來疲憊但是神采奕奕,荒漠和草甸在他的身後延展開來。

照片沒有濾鏡和美顏,胡歌沒有化妝,甚至連鬍子也未刮,就這樣毫無保留地將自己的真實狀態展現給大眾。

高贊評論很懂胡歌的作風,合理猜測道:「你不會要去沙漠種樹吧......」

更多粉絲提出了反對:「不支持!過去5年,你才拍了幾部戲,演員的黃金階段你在浪費。」

「清醒點哥,心疼一下陪伴了這麼多年的粉絲吧,這些年我們是怎麼熬過來的。」

粉絲的認真印證胡歌的半夜發文並非玩笑話。胡歌向來是不打尋常牌的演員,與名利場逆向奔跑,並非他第一次所為。有人打趣胡歌是「娛樂圈失蹤人口」,胡歌特意更正說法:「不是失蹤,我是娛樂圈流動人口。」

如果有一組詞語形容胡歌演員事業的主旋律,一定是「出走」和「回歸」。

8月29日的凌晨,胡歌深夜再次發文:「我盡量 我盡量 我盡量保持冷靜 我對不起好多人我希望對得起這短暫的一生。」隨後刪除。想要退圈的他,如今進退兩難。

胡歌形容自己是「娛樂圈流動人口」,恰如其分。除了影視劇拍攝現場、宣傳影視劇的綜藝、趕通告的路上,胡歌還流向了許多地方。

2006年,因為車禍,他流向了醫院,住院近一年。那時的胡歌渾身纏著繃帶,面部幾乎被傷疤分割成兩塊,他不怎麼見人,因為其他人並不敢直視他支離破碎的臉。

2012年,年近30歲的他流向了大學,當所有演員都抓著30歲的黃金年齡想要再往上沖一衝時,胡歌放棄了名利,回到學校專心讀書。

2013年,他流向了劇場,放著高曝光度高薪酬的影視劇不演,甘心在劇場領微薄的工資、起早貪黑排練,做一名小演員。

2017年,他跨越太平洋,流向美國,妄圖在這遙遠的國度尋找一些清凈。

直到現在,雖然胡歌中途沒再宣布自己退圈的信息,但因為他不接綜藝、挑選劇本嚴格,驟然減少的曝光度也讓他在娛樂圈逐漸降低存在感。

胡歌新電影劇照

胡歌早先的路徑是流量演員,二十歲出頭的他,雙眉似箭、雙目如星,少年意氣風發,在第一部戲《蒲公英》里就飾演男主角,後來的《仙劍奇俠傳》,更讓他成為觀眾心中的白月光——逍遙哥哥。

即使後面車禍受傷,他也交出了《神話》這樣的古偶電視劇。

胡歌在《神話》里的劇照

那他是什麼時候放棄偶像演員道路的呢?

2013年,有人在西北海拔超三千里的荒原偶遇胡歌。

在西北的他鬍子拉碴,蓬頭垢面,戴著施工的粗布手套。他的臉晒黑了,皮膚滾燙著發紅,許久未打理的長髮夾著灰石。

路人們比胡歌更加著急:「你快趁著自己正火,多拍戲,多賺錢啊。」

胡歌不言,他仍然頂著烈陽在海拔幾千米的地區徒步,拾撿垃圾,等到晚上圍著篝火席地而坐,吃粗糙的大鍋飯、睡逼仄的雙人間。

他把自己隱匿在人群里,做最本真的自己。

胡歌在西北種樹

也是那一年,胡歌應公益項目「綠色江河」的邀請,成為了長江源環保公益行的志願者。

這個名稱對他來說不是一個立人設的名號,而是切切實實的一層身份,每年他都會利用自己的假期,去西北進行公益活動。

這也有了胡歌前幾天的發文,或許經年累月的公益帶給他莫大成就感,他想轉做有意義的事情。

為什麼胡歌總要這樣叛逆?總是背對人潮逆流而行?

胡歌微博

2006年8月29日的那場重大車禍,徹底把胡歌的人生劃成了兩半。

一半是順風順水、萬人寵愛的帥哥演員;另一半是容貌盡毀、心中壓了萬千事的苦難人。

胡歌童年照

胡歌的家庭條件十分普通。他位於上海徐匯區的家只有一個房間,五口人擠在30平米里生活。父母都算得上教育行業的一員,父親是網球教練,母親是老師。

或許是天生,或許是逼仄的環境、嚴厲的教育,胡歌形容自己小時候像貓一樣,「特別內向」、「近似孤僻」。

兒時的胡歌與貓

因此,為了鍛煉胡歌的性格與能力,父母把5歲的他送進了選拔比例600:1的上海電視台「小熒星藝術團」。

有些人天生就適合做明星,在三萬多人的競爭中,胡歌愣是成為了入選的六十人中的一位。之後,他憑藉著帥氣的外貌和天賦,不斷接拍「廣告」,成為當地有名的「廣告王子」。

14歲的胡歌做主持人

幸運長期眷顧胡歌,在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讀大二時,就順利與唐人影視簽約。

千禧年,唐人影視在電視圈內極其風光,捧出了《絕代雙驕》《天地傳說之美人魚》《天地傳說之寶蓮燈》等大熱電視劇。

當年大家對小魚兒的推崇不亞於現在每個人心心念念的《蒼蘭訣》里的東方青蒼。

胡歌的一位朋友當時正在為唐人影視投資的某部影視作品進行配音工作,朋友來到上海出差后,便替胡歌爭取了一個面試機會。

大學時的胡歌

作為大二的學生,胡歌對被導演看中的事情半信半疑,和導演聊了幾句,便趕回了學校。誰知沒多久,他在導演的引薦下籤約了唐人,並很快當上電視劇《蒲公英》的男主角。

2004年前後,為了湊熱鬧,胡歌參與了公司新的古裝仙俠劇《仙劍奇俠傳》,準備在裡面客串一個「妖精」的角色。

在劇組試裝時,一位飾演蜘蛛精的女演員觀察他良久,終於開口:「你飾演的是李逍遙嗎?」

過了很久后,胡歌才知道這位女演員是後來出演《愛情公寓》《全民目擊》的鄧家佳。

胡歌客串《愛情公寓》

正是因為鄧家佳這句話,讓唐人影視重新審視被拉入古裝扮相黑名單的胡歌,在多次討論和試裝后,胡歌得到一個或許徹底改變他命運的機會——飾演主角李逍遙。

此後,胡歌成為炙手可熱的男演員,創下「無胡歌,不仙劍」的傳奇。

順風順水的人生,兒時的藝術團、成年後的上戲表演系、唐人影視的簽約、一炮而紅的角色......沿著這條脈絡,胡歌的未來似乎清晰可見,暢通而明亮。

突如其來的車禍帶走了一切。

車禍前的胡歌很忙,代言、綜藝、訪談,各類工作塞滿了他的生活,最忙時他連續工作36個小時。

對胡歌來說,一切都來得太快太急,通告一個接一個,他忙著完成名氣帶來的工作,沒有任何間隙可以思考自己是誰,在做什麼。

他用「空中樓閣」來形容年少成名的生活,一切都懸浮在空中,沒有實感。

而那場車禍將他從空中擊落,讓他狠狠摔在地上。

「車禍撞碎了我的軀殼,也撞碎了我的生活,代價太大了。」

胡歌遭遇車禍

車禍讓他輾轉上海、香港、韓國等地長達10個月的康復治療,他身上有超過100針的傷口縫合,「像是剛從裁縫店出來一樣」。在香港住院時,樓下便利店店員甚至不敢直視胡歌的眼睛。

車禍帶走了自己的經紀人兼好友,張冕,也帶走了他本一覽無餘的前途。

車禍后的很長一段時間,胡歌都在和自己面部的傷疤作鬥爭。他樂觀地說:「我帥了24年,已經夠了。」

可是作為公眾人物,活在影視劇製作方和觀眾的目光下,外貌將時時刻刻受到審視。

2008版《射鵰英雄傳》在2006年8月初開機,因劇中胡歌車禍,全劇組在當年8月31日停機。

2007年8月31日,胡歌宣布復出兩個月後,劇組復拍。

胡歌與林依晨合照

復拍后,補妝和調光的次數也增加了。因為疤痕的復原需要好幾年,所以有一些色素和凹凸不均的地方,補妝時間一久,胡歌的表情就開始變得木然。

在那些影視作品中,胡歌的角色都不相同,可妝容髮型卻高度相似。額前的頭髮遮住了他半張右臉,公司甚至將「戲中造型必須有劉海」寫進合同里。

《射鵰英雄傳》定妝照

2010年,胡歌主演電視劇《神話》,前期造型依然帶著那片「萬年劉海」。拍攝過半,胡歌突然對經紀人說自己要改造型,要把頭髮梳上去。

團隊里的工作人員十分緊張,拉著他拍了好幾段視頻,評估造型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

胡歌卻說:「我都能放下了,你們還放不下嗎?」

沒想到,這個被製作方認為可能失敗的造型,卻讓胡歌再次創作出一個經典角色。《神話》首播兩日平均收視率就高達3.13%,創下了收視率的新紀錄。

胡歌飾演蒙毅

當所有人都為胡歌歡呼,認為他是古偶里當之無愧的第一名時,他卻面對即將到來的再一次爆紅陷入迷茫。極度內耗的那天晚上,他跑去足球場跑步。

跑完后在微博里寫道:「一口氣繞著虹口足球場跑了十幾圈,今天繞公園跑,天黑思路特別清晰,但仍然想不明白。這麼多年過去了,我怎麼還在繞圈。」

放棄劉海,代表胡歌終於從那場車禍里走了出來,他把苦痛留在過去,把對容貌的變化、外人的審視留在過去。

而他對《神話》的反思,更意味著他對偶像劇的放棄,準備轉身走向另一條需要時間和積累的表演道路。

2008年,胡歌在電影《劍蝶》里飾演丑角大反派,電影殺青后,導演馬楚成跟他說了一句話:「別被偶像劇局限了,你可以勝任任何劇。」

胡歌為《劍蝶》宣傳

用《神話》證明自己的古偶界地位后,胡歌毅然決然走向另一條道路。

即使後來有幾部特別火的戲找過他,他都拒絕了,「我有一個原則,就是不因為自己的選擇而後悔,人生是有很多種可能的,可能你在某一個路口選擇了向左走,它就會帶你去另外一片天地。」

不應感謝苦難,但是那場車禍,確實震碎了胡歌年少成名的世界。他被完全打碎,從浮華世界里脫離出來,開始重新建造一個新的自己。

在寶貴的三十歲黃金期,胡歌選擇與名利背道而馳,重新回到了校園,修完讀書時因拍戲沒修滿的22個學分。

胡歌在大二時就簽約唐人影視,後來戲約不斷,忙著工作的他離校園越來越遠,而不斷向外耗盡能量后,他終於決定回到烏托邦,重新建構自己的骨肉。

除了學習,他利用課餘時間大量閱讀,讀《罪與罰》《局外人》《活著》……

他說:「皮囊壞了,就用思想填滿」。

「我覺得閱讀就是一把梯子,所謂登高望遠,閱讀量越大,爬得越高,你就可以看到更廣闊的世界。」

在沉澱中,他準備出演話劇。他興奮地將這個決定告訴身邊朋友,朋友將他引薦給了導演賴聲川。

胡歌和賴聲川第一次見面是在某部話劇的後台,他們一邊看話劇,一邊討論。

左一為賴聲川

賴聲川在他身上打破了對偶像的刻板印象,看到了胡歌對演戲更深層的追求。

話劇演員工資低,且排練辛苦。為了磨鍊演技,在話劇團的胡歌,每天早上七點開工,晚上九點收工。

整部劇排練了三個月,他從未請過一次假,勤勤懇懇參與每次表演,賴聲川表揚道:「胡歌不敬業?我就不知道什麼叫敬業了。」

胡歌出演的話劇《如夢之夢》是一個探討生死的故事,他飾演身患絕症的「五號病人」,在痛苦過往和離奇夢境間反覆遊離。這和他之前飾演的古偶男主有巨大的差別。

胡歌在《如夢之夢》

這次逃離,沉澱了胡歌過往的榮耀,給了他很長一段時間去思索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同時,也在沉澱后,為他敲開了接下來演藝事業的大門。

《如夢之夢》后,胡歌接到了國家一級編劇王麗萍的劇本《生活啟示錄》。

這件事多虧閆妮的搭橋。2010年,閆妮和胡歌在一個慈善活動的舞台上初遇。胡歌很紳士地幫閆妮在主持人一個刁鑽的問題下解圍。

兩人分別時,閆妮給胡歌打了一個招呼,胡歌很暖心地回答道:「啊,再見,再見。」

從此,胡歌在閆妮心中留下了「關鍵時候能頂事」、「溫暖」的印象,也是在兩年後,她看到了《生活啟示錄》的劇本后,立馬把胡歌和男主角鮑家明——同樣是有擔當的陽光暖男聯繫起來。

《生活啟示錄》里的閆妮與胡歌

王麗萍收到閆妮的提議后,對胡歌仍然不太放心,因為在她心中,胡歌是一個演古裝劇的偶像帥哥,和這樣的現實主義題材似乎不搭。

直到看完《如夢之夢》,王麗萍心想,這個人對了。

「我已經三十多歲了,我希望通過這部戲告訴大家,胡歌也可以演繹非常接地氣的角色,不用再飛來飛去,終於可以落地了。」

這部劇的確擴大了胡歌的受眾群,市場也給了他轉型之後最好的回饋,一度囊括同時段收視前三。

《生活啟示錄》是他在影視劇行業,從偶像劇邁向正規電視劇的一大步,他身上的流量、偶像等標籤終於被慢慢遮蓋,「實力演員」四個字正漸露鋒芒。

《如夢之夢》的觀眾里,還有一位重量級人物——製作人侯鴻亮。胡歌的表現讓他看到了自己新劇主人公的模樣,自我燃燒、飛蛾撲火的抗爭何其相似。這部新劇,名叫《琅琊榜》。

影視城的工作人員事後和演員袁弘聊天,說胡歌是自己見過的唯一一個沒有刻意要求住五星級酒店的明星。拍《琅琊榜》時,胡歌就住在象山影視城旁邊的農家院,荒涼、簡陋。

2015年到2016年,《琅琊榜》播出,胡歌飾演了一位深謀遠慮、冷峻陰柔的角色——梅長蘇,胡歌又火了。

胡歌在《琅琊榜》中飾演梅長蘇

或許年少成名時,胡歌還帶著興奮和新奇,真的到過山頂后的胡歌,對名氣卻抱有極大的惶恐。他和導演張黎吃飯時自我檢討:「我做什麼了,能得到這麼多?」

他再次回到人氣巔峰時期,「我好像只是吃飯、睡覺,每天一起床化妝,就變成了另外一個人,永遠活在別人的語境里、別人的世界里、別人的思維里。」

他感受不到自己獨立世界的存在,關於自己的一切都變成透明,彷彿是一個魚缸,外面圍滿了人,在大家各種表情的注視下,他只能走上舞台。

手機每天有兩千多條未讀消息、圍觀群眾總把新戲劇組圍得水泄不通,胡歌再度想逃。

胡歌被人群簇擁

2017年初,胡歌選擇赴美留學。但是這次平靜並沒有找到他,因為粉絲實在太多了,甚至組織了「北美捉胡歌小分隊」,把尋找胡歌當作了遊戲。

胡歌在北美的第一天就被認出來了,之後的每一天都要低著頭走路,原本以為愜意放鬆的生活泡湯,變成了做賊式的生活,他遇到認出他的人會懇請道:「可以保密嗎?」

但是轉眼間,行蹤就被曝到熱搜榜上。

胡歌抵達美國,給粉絲簽名

這次逃離是失敗的,兩個月後,他無奈回國。大家都萬分期待他再表演一個梅長蘇2.0,胡歌選擇逃離角色。

「其實是我不想重複,因為一旦你塑造成功了某一個類型,或者說某一種感覺的人物,之後來找你的戲大部分都是一樣的,或者類似的。」

想當然,胡歌也不會選擇復刻梅長蘇,當年他勇敢拋下古偶的成就,就說明他一直不願再原地踏步。

電視劇他拍了十多年,話劇舞台也讓他拿到了第二屆丹尼國際舞台表演藝術獎。

胡歌又開始嘗試電影。

《南方車站的聚會》中,他飾演因誣陷而被通緝的逃亡匪徒,周澤農。

《南方車站的聚會》劇照

這個角色在絕望掙扎中迸發出的求生欲,恰好成為了他挑戰自我的契機。

進組后,胡歌為了讓自己與角色更貼近,特意減去十幾斤體重,將自己晒黑,進行長時間的體能訓練。甚至還為了達到角色憔悴疲憊的狀態,減少自己的睡眠時間。

那一年粉絲路透圖裡,鬍子拉碴,瘦骨嶙峋,幾乎自毀形象的胡歌,給出了何謂演員最好的回答。

《南方車站的聚會》殺青那天,胡歌把自己喝斷片了。他認真地對刁亦男說:「導演,人生如戲,不破,不立。」

胡歌的每一次逃離娛樂圈,都是在尋找自己。

他的人生前二十多年進展得太順利,很多時候未必自己有所選擇,就被推著走。

他兒時進入藝術團,是因為父母希望他能夠改掉自己孤僻的性格。他很聰明,明白自己應該如何討喜,所以很快學會了表演開朗。

《仙劍奇俠傳》讓飾演李逍遙的胡歌大火,他突然被推到大眾面前,活動、商務、戲約一個接一個,在他身邊走馬觀花似的閃現。

誰還記得,18歲那年,他更想選的是中戲導演系,似乎他本人更傾向於做一個幕後的人,但當年他已經能接廣告能賺錢,為了緩解家裡的經濟壓力,還是選擇了上戲的表演系。

從後來的演藝生涯來看,胡歌的選擇非常正確,有人天生適合做演員,他就是其中一位。但是至少對那個時候的他來說,自己沒得選。

胡歌的中戲成績單

2008年,離車禍過去了兩年,導演馬楚成對胡歌說:「為什麼選你在電影《劍蝶》里演反派?不是說你內心陰暗,而是相信你的經歷可以賦予這個角色不一樣的感覺。」

這段話讓胡歌重新思索車禍和自己的關係,那段車禍撞碎了胡歌當時的生活,帶給他莫大的痛苦:「對於演員這個職業來說,是不是一種財富?或者我將來在塑造角色上,會不會跟別人有不一樣的地方?」

胡歌後來悟道:「過去和未來就是因與果。」

過去無法改變,但是過去的一切都變成血肉,鑄就了今天的自己。胡歌決定主動給降低自己前進的速度,他想去尋找自己,去主動選擇未來的自己由什麼鑄成。

他想把「胡歌」與自己的角色切割開來,胡歌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就像記者問他「會在空餘時間做什麼事情」,他回答「不違背法律的任何事情」。

胡歌不應該成為任何符號,而他迫切希望自己演的角色得到認可。

之前拍《偽裝者》時,他和靳東一起出現在片場,粉絲都圍著他喊「胡歌!胡歌」,但見到靳東都叫「黃志雄」,這是《溫州一家人》中的角色。

胡歌與靳東合照

等到《琅琊榜》后,胡歌終於聽到有人喊他「梅宗主」,體驗到了被人喊角色名的快樂,「有一種踏踏實實的成就感」。

但是他似乎並不滿意一個角色,甚至是同質角色也不行。梅宗主后,他推掉了所有類似角色的劇本。不想被定型,不想被定義。

胡歌主動消失在人群中,他幾乎不發朋友圈,他描述自己不拍戲的理想生活:「不拍戲的時候,我最理想的狀態是過最普通的生活,就像一滴水融入大海里。」

每次都從大紅的狀態里逃離,胡歌也曾害怕,當拒絕掉一些還不錯的機會時,這些機會可能不會再來。

對於他來說,選擇的標準是想清楚自己不想做什麼,義無反顧拒絕掉不想做的事情的機會,這樣才有機會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有人曾說胡歌輸過,輸了之後臉上再無「全無顧忌的燦爛」。胡歌承認自己認輸過,而且不止一次輸過,但是他內心依然保持驕傲。如果有一天「全無顧忌的燦爛」從胡歌臉上消失了,那說明他害怕輸了。

但至少現在,他還能輸很多次。

胡歌以前被動,後來忙著證明自己是誰,現在選擇了從容。胡歌就是胡歌,是一個普通人、一位演員,一名公益志願者......他的逃離無須向任何人證明。

加拿大游吟詩人萊昂納多·科恩曾經說過:萬物皆有裂痕,但那又有什麼關係,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

對胡歌而言,無論身體還是內心,裂痕始終存在。但這些裂痕不僅讓外面的光照進來,還能讓裡面的光射出去。

這何嘗不是一件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