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歲前跑龍套 80歲賣房教表演 游本昌的人生簡直開掛! 加载评论...
資訊  後浪電影  2024-01-08




人民日報出版社曾經出版過一本游本昌的傳記書,書名叫做《夢想永遠不會太晚》。

這正是游本昌藝術人生的真實寫照。家喻戶曉的演員游本昌,五十歲才憑藉《濟公》走紅,正當許多人總結他一生都為了「濟公」這個角色蓄力時,游本昌又在九十歲的高齡,向觀眾奉獻了第二個大角色——在王家衛執導的電視劇《繁花》里,游本昌飾演的爺叔,成為該劇第一個出圈的角色。



濟公

1983年,游本昌五十歲了。二十多年前,他從上海戲劇學院畢業,躊躇滿志地來到中央實驗話劇院,這一呆就是二十多年。但在人才濟濟的話劇院里,游本昌並不打眼,為了心中的夢,他在話劇院里跑龍套、做場務、做文藝輔導員、打雜。

「三十而立啊,可到五十了,我還在跑龍套。」游本昌總覺得,該有個大部頭了吧?



這一年的8月25日,一場看起來尋常的啞劇表演,台下坐著的觀眾里,有一位導演,他看到了游本昌出演的《淋浴人》,將游本昌和這齣劇帶上了春晚。他的無聲表演形態與動作傳神,可惜的是,啞劇並沒有成為當時被追捧的對象。

命運的轉機來得總是那麼突然。

1984年,《濟公》即將開拍的消息傳開,游本昌感覺這就是屬於他的那個大部頭。六歲時,他就常常被二姐帶去電影院,卓別林、秀蘭·鄧波兒的電影,大部分他都看過。十歲之前,他的家裡就有一個濟公的瓷像。小學四年級的時候,游本昌就在崑山聽過蘇州評話演員沈笑梅的《濟公傳》,每天放學就去聽,聽完就回家模仿。

然而事情發生了波折。有一天,游本昌在報上看到,另一位演員嚴順開宣布要演濟公。游本昌太太拿著報紙說:「你看,你真是個不走運的演員。」游本昌心中想,以後再等緣分吧。

年底,游本昌在大連演出,家裡的電話打來,說上海來了人,讓他演濟公。游本昌聽了非常高興,但沒有接受這個角色,不願意跟人爭搶。後來對方解釋,嚴順開要演的那部戲是省台做的,而邀請游本昌的是上海電視台和杭州電視台。在單位的說服下,游本昌接受了這個邀請。

試戲時,《濟公》的導演張戈問游本昌:「你覺得濟公是什麼樣子的?」

游本昌站了起來,腦海里閃過小時候的那些耳濡目染,用上海話說了一句:老闆,個則窩子里相跑來跑去額是撒么斯?(老闆,這個鍋里跑來跑去的是什麼東西啊?)

「就是他了。」張戈對劇組的其他人說。



《濟公》里原本有一個情節,是濟公的手往饅頭上一抓,留下五個黑印,這個饅頭就不得不送給濟公了。但游本昌接受不了,他認為這是「吃白食」「敲竹杠」,於是在他的建議下,後面的鏡頭顯示濟公還是把它還回去了。

拍攝過程中,游本昌最難忘的一場戲是吃豬肘子。那是炎夏,天還沒亮就上山拍戲,氣溫達到了39度,拍完山上的戲,下山已經是黃昏,在山腳下,游本昌要演吃豬肘子的戲,火一燒,香味撲面而來,他一咬,發現皮雖然還在,肉已經臭了,可是游本昌還是堅持吃了,直到導演喊停。

1986年除夕開始,《濟公》在央視播出,「鞋兒破,帽兒破,身上的袈裟破」成為了耳熟能詳的旋律,這部劇迅速火遍全國,游本昌也成為了被廣泛認識的演員。

「終於出頭了,給了我一定的自由權,我就可以不靠著鐵飯碗了。」幾十年後,游本昌這樣回憶當時走紅的感受。

游本昌說,他曾經接受過兩條哈達。那是1991年,游本昌隨著代表團去海拔超過4500米的西藏那曲演出,在氧氣稀薄的條件下唱完《濟公歌》之後,游本昌在後台遇見兩個藏族小朋友,給他送上了哈達。原來,西藏剛剛放完了《濟公》的藏語版,小朋友們覺得沒看夠,希望游本昌能再拍一些給他們看。游本昌答應了他們,說回到北京一定拍。

當時《濟公》要不要拍,不是個人有權力決定的。而且很多人勸游本昌見好就收,不然准砸鍋,反而影響他的履歷。但游本昌還是堅持在1994年寫完了續集的劇本,在1998年推出了二十集的《濟公遊記》。

「我們作為演員總是想獲獎,這是非常正常的夢想。但是我接受哈達的時候,行啊,醍醐灌頂,我做濟公的續集就為他們,這就是我得到的獎品。我覺得死而無憾了。」

爺叔

《濟公》之後的幾年,游本昌兩度登上春晚,一次是在戲劇小品《孫二娘開店》反串「孫二娘」,另一次是在趙麗蓉首次登上春晚的小品《急診》里出演。但隨著九十年代大幕拉開,趙本山、黃宏等一批新勢力崛起,游本昌就再也沒有上過春晚了。

影視劇方面,游本昌也沉寂了一些日子,原因無非是他選擇如此:他挑劇本,認為只有達到標準,對得起觀眾,才能拍;他無法接受劇團定下的演戲指標,於是放棄了鐵飯碗,自己成立藝術公司拍片;他的夫人生病了,他推掉了許多工作,照顧妻子四年,直到她身體好轉些才回到表演。

2000年,他自導自演百集啞劇《游先生啞然一笑》。

2009年,他自導自演《了凡》,飾演雲谷會禪師,同一年,他剃度出家,法名定暢。

這兩部戲,賠光了他的家產。

也有許多深入人心的作品,例如2005年的古裝神話電視劇《寶蓮燈》,還有2011年,烏爾善嶄露頭角的電影《刀見笑》,游本昌在裡面飾演一位怪誕的刀匠。



2013年,80歲的游本昌賣掉了自己的房子,拍攝了兩部濟公相關的電影《古剎風雲》《茶亦有道》,這也是為了當年在西藏演出後台遇到的兩個孩子,他一直記得對他們的承諾;也是在這一年,游本昌成立話劇團,招收熱愛藝術的落榜生,教他們學習表演,排演《弘一法師》。

也許有很多人認為游本昌一生是為濟公蓄力,但其實在他眼裡,那幾百個小角色從來都不只是小角色。

曾經在話劇《大雷雨》里,游本昌扮演一個農奴的角色。這個角色只有一句話描述,沒有台詞,只有幾十秒出場的時間。但是他卻為此把《大雷雨》的19個中譯本都看了一遍,了解農奴制的歷史背景,如此,只需短短十幾秒,一個農奴的一生,就展現在觀眾面前。

從《濟公》走到《繁花》,游本昌花了三十五年的時間。

出場時,爺叔氣場十足,僅幾個鏡頭就展現了他的洞察世事。在對胡歌飾演的阿寶進行一番打造之後,游本昌僅用一個眼神,就讓觀眾感受到了爺叔的故事感,他是否想起了年輕時候的自己?他是否回憶起當年曾有過的遺憾?



這是歲月的歷練。此時的游本昌已經接近90歲高齡,可他依然處在表演的黃金時期。

也許,很多人回望游本昌一生的創作時,能提到具體角色並不多,但每一個角色,他都曾傾盡心血去做。如此幾十年,方能成就那幾個所謂的「大角色」,成為一個真正的「大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