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是高山》被張桂梅學生批評,言辭犀利 加载评论...
資訊  南風娛樂圈  2023-11-21

一部電影,能引起如此軒然大波,確實不常見。

《我本是高山》立足點在於真實事件改編,卻將大山裡的婦女變成酗酒家暴女,逃學的女學生變成沉迷上網逛街買衣服的「太妹」。



或許這類情節不是重點,可設定上的性別反轉和胡編亂造已經讓觀眾坐不住了。

瞬間全網罵聲連天,就此,編劇直接破大防,在評論區破口大罵問候別人的父親,甚至放下狂言「你奶奶我就是高山」



這一幕幕簡直讓觀眾大開眼界。

隨後,央視竟然一連發兩條聲明,「雖然」編劇發言「失態」,「然而」我們要清醒一點。

觀眾花錢被罵,還要選擇原諒,這簡直不要太離譜。



這回,咱們就來全方位審判一下,《我本是高山》的問題究竟出在哪裡,「六公主」能自報名號將網友打成「黑子」,觀眾為何依然大膽開麥——



其實在電影上映前,不少觀眾已經開始擔心,《我本是高山》究竟能不能將女性精神真的拍出來。



事實上,不能說完全沒拍出來,但,肯定沒到十分之一。

剛看完電影,我甚至覺得編劇或許也是男性,所以對女性並不了解,尤其是受到時代迫害、身陷大山的女性。

但,當編劇破大防后,我反而釋然了,編劇在引起如此軒然大波后,不自省反而破口大罵,無外乎三點原因——

其一,素質低、玻璃心、能力不行。



為啥非要把董老師設計成白月光,讓張校長這樣一位獨立女性,必須依附於對男人的愛,才能奉獻自我呢?

因為編劇實在是不會寫了。

她沒辦法自圓其說,只能用感情線來支撐填補她自認為的邏輯空缺。



看看《我本是高山》編劇的代表作:《後來的我們》編劇、《明天會好的》導演,還有《十年一品溫如言》劇本顧問。

啥水平不多說了。



其二,階級不同無法互融。

我始終認為,編劇必須要有生活,沒有經歷過光靠臆想只會鬧出笑話。

這兩年咱們也見的不少了,沒錢的女主吃自熱小火鍋、住精裝公寓,或月入幾千住豪宅。



當酗酒家暴的母親與上網逛街的女學生一出現,其實首先暴露的就是編劇沒有體驗過生活,她能想到最苦的苦難,也就是這些。

在她看來,可能不太符合現實,但,只有我們平苦百姓知道有多麼離譜,就像將其他國家設定生搬硬套過來一樣。



其三,刻在骨子裡對性別的偏見。

編劇以為自己舉的是「女權大旗」,可在被真正維護女性權益的人抨擊時,她無從辯解,只能用沒有邏輯的髒話來應答。

典型的「破大防」。





《我本是高山》從劇情到主創團隊的態度,本身就非常矛盾。

看似是想要歌頌女性的貢獻,卻偏偏要在其中加入高光男性角色,而且這些角色加的恰到好處。

當有人指著鼻子罵時,他們可以說這些都是邊緣人物,可深究內核,男性又功不可沒,熱愛家庭、維護女兒、不怕苦累支教,甚至女朋友還要無理取鬧。



最讓人理解不了的,就是胡歌飾演的董老師。

不可否認的是,董老師絕對是張桂梅校長人生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可這與她後面省吃儉用窮盡半生獻身於教育事業,關係應該不大吧。



用張桂梅學生的話來點評就是——

「扭曲了張老師的信仰。」

不到十個字,一陣見血點破了觀眾真正不滿的地方。



性別反轉怎麼了,你就說張桂梅是不是拯救女性了吧?

亡夫改編又如何,難道張桂梅的貢獻沒拍嗎?

當主創團隊問出這些問題,顯然《我本是高山》或許本來就無法到達張桂梅的高度了。



在我看來,這部電影之所以成為笑話,其實就是製作班底呈現出來的矛盾和彆扭既視感。

何為矛盾?

看劇情,明明是女性之間的救贖,偏偏有一個人要墮落不堪。

看人設,大女主張校長心懷大義,卻要吼局長、心存白月光男友。

再論戲外,當網友提出女性的閃光點,編劇辯解的方式是開罵。



拍女性,不愛、不信女性,更不信觀眾。

他們尊重張桂梅校長了嗎?

把人家的信仰改成愛情,這本身就是一種侮辱。



網友群情激奮被打成「鍵盤俠」,資本抱團把花錢的當成大冤種,承認自己改編得不行就這麼難嗎?



思維高度有限的人,終究理解不了大格局的楷模,所以他們創作出來的作品也展現不出大局觀。

我想,這一點看過《流浪地球2》的觀眾應該能感同身受,三個小時,有人影院打呼嚕有人三刷四刷停不下來。

區別就在於此,有人懷揣信仰,將所有精力財力投入教育,將想要讀書想要改變人生的女孩們捧出大山,轉頭進了電影變成了為愛情建校,聽著都蠻可笑的。



「我不需要她們感謝張桂梅,感謝女子學校。」

「我需要她們感謝黨和政府,這就夠了。」

這是張桂梅的採訪時的原話,這樣直戳人心的真誠和無私,光是原話拍出來都感人肺腑,最該主旋律的不主旋律,主創團隊心裡那點小算盤未免打得有點太響了。



結語

「我本是高山,而非溪流。」

「你奶奶我生來就是高山」

同樣是「高山言論」,有人仰望世界、獨立自強,有人傲慢俯視、對別人不屑一顧。

想要說出這種話的人拍出張桂梅校長的精神,才是天方夜譚吧。



另外,自稱公主的某「老六」也挺搞笑的。

一會說接受中肯的批評意見,一會又說人家是「喪失良心的雜音」,還一口一個辛勤耕耘的中國電影人。



真正辛勤耕耘的是掏錢看你們電影的觀眾,睜開眼看看這個世界吧,觀眾沒那麼好騙了。

該真誠溝通的是誰我不說,拍不出張桂梅校長的精神還要強行拉人家宣傳。

辛勤耕耘的勞苦人民真受不起,正在崛起的精神世界也承受不起,正義的觀眾也絕不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