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一生做保姆 拍下15萬張照片 成為街頭攝影大師 加载评论...
資訊  外灘TheBund  2024-02-18


從保姆到攝影大師她的人生沒有分界線

在人生中大部分時間裡,她都是一位默默無聞、在上個世紀的美國隨處可見的家庭保姆。

但直到她過世,身邊都沒人知道她還是這個世界上最好的街頭攝影師之一。

和梅爾維爾、梵高一樣,直到離去,她才真正為人所知。



這是薇薇安·邁爾的一生,她拍下了超過了15萬張照片。

紐約時報評價她,抓住了美國城市最富有生氣、值得回味的地方,還有那些所有不可思議的瞬間。

然而她一生未婚,沒有兒女。照片從未出版,甚至連沖洗出來的都很少,只有2%不到。



後來,有收藏家偶然買到了她流出到市場上的底片,發現了其中的驚人才華。

把這些作品付梓以後,這位傳奇攝影師才終於走出她的暗房。

2月份,她的相片集也將第一次在中國出版。大家可以有機會透過這些作品,看到她記下的20世紀世界模樣。



01

人像與櫥窗

她鏡頭裡的彩色世界

薇薇安喜歡拍人。

在評論家眼裡,她總是試圖抓到那份真實,哪怕是用一種「尾隨」和「窺探」的氣息。

比如紐約街頭,身著裘皮和面紗的貴婦。



比如用不懷好意的目光審視鏡頭的路人。



再比如,從車窗里好奇地探出頭,送她一個微笑的年輕女孩。



薇薇安拍下的相片里,有警察、醉漢、工人、名媛、老嫗。

鏡頭裡的人,表情也是千萬種,有的驚訝,有的喜悅,有的憤怒和無視。



但更多的,是人們平淡無奇卻無比真實的生活面貌。

她的許多照片,從歐洲人文視角下記錄了美國的社會變遷,充滿了抽象與現實的強烈對比。



像這張站在郊區街道旁的中年女人,真實的神情,彷彿下一步就要轉過頭來請求觀眾幫忙,把地上的木頭柵欄搬上小轎車。



像這張河畔散步者,照片里的一家人被地下的積水映出了清晰的倒影,神似布列松1932年拍下的,著名的《聖拉扎爾火車站》。





圖:《聖拉扎爾火車站》/布列松,©MoMA

當然,她的相片還記錄了當時很少有人關注的非裔美國人,這些內容都成了珍貴的歷史筆記。





除了真人,薇薇安還喜歡拍百貨商店的人體模特,它們肩並肩站在一起,彷彿在和世界對話。

對於薇薇安來說,商店的櫥窗不僅是一面玻璃,還是一面鏡子。她經常面對櫥窗自拍,然後記下裡面自己和相機的身影。





而身為女性的細膩與敏感。又讓她對於色彩無比關注。

這一點尤為難能可貴,畢竟當時的攝影界,被男性和黑白攝影所統治。



其實早在1907年,盧米埃爾兄弟就發明了玻璃正片,人們已經可以拍攝彩色照片。

但直到20世紀中期,大部分著名攝影家和他們的作品,還沉浸在黑白的世界里。甚至還有攝影師直言,只有黑白照片才能真正反映拍攝者的水平。

但薇薇安不這麼看,在不少攝影師還在關注光影之時,她就已經跳進了彩色膠捲之中,比其他人早了許多年。因為在她眼裡,缺少了彩色的世界,是不會有層次感的。



她喜歡記下的,是人們衣服的顏色,路邊的樹木、花朵,還有街角的消防栓。

她的作品,就是「20世紀下半葉美國生活最迷人的窗口」。

02

是保姆,也是攝影師

薇薇安的獨特人生

薇薇安·邁爾別具一格的攝影視角,或許源於她獨特的生活經歷。

她的母親是法國人,父親來自奧地利,自己1926年出生在紐約。

小的時候父母離異,她跟著母親回到了法國,居住在尚索爾地區的聖於連很長一段時間。



在40年代後期,她擁有了自己的第一個相機——一台柯達的布朗尼,在法國開始了拍照生涯。

這是一台非常基礎的業餘愛好者相機,既不能控制對焦,也沒有光圈轉盤,能操縱的只有快門。但就是它,讓年輕的薇薇安走上了攝影的道路。



1951 年,薇薇安回到美國,開始在紐約州長島的一戶人家中擔任保姆。說是保姆,其實更像是一個陪同主家孩子成長的角色,因為這時的她自己也只有25歲。

但正是這份工作,此後成為了陪伴她一生的職業。



在閑暇時,薇薇安總是頭戴軟帽,身穿長裙,背著相機出門。她會前往紐約市區,在街道上拍下形形色色路人的身影,不斷精進自己的技巧。

年少時代往返歐洲與美國之間的經歷,讓不同國家的審美在薇薇安的身上共存。她絲毫不在意歐美學院派之間的爭執不休,因為在她看來,這些攝影哲學共同組成了自己的底色。



1956年,30歲的薇薇安離開紐約去了芝加哥。當地的一戶人家聘請了她,讓她作為三個孩子的保姆。

這段經歷改變了她的一生。



這些被她照顧的孩子,後來接受採訪時說,薇薇安有些奇怪,因為總是帶著他們亂逛,去的還是城裡最差勁的街區。

但他們也說,能感覺到,薇薇安有多麼熱愛那種生活。



在五六十年代的這段時間,薇薇安幾乎沒有經濟壓力,生活也相當舒適。充足的自由時光,讓她有了更多的時間拍照。

不僅是美國,她還去各種國家觀察當地的人文,尤其是中下層人的生活。南美、中東、亞洲、加勒比,她記錄了全世界無數地方的景色。





可儘管作品頗豐,她從來不讓別人觸碰她的拍下的照片,也從不向外界展示。

薇薇安住的房子3層是閣樓,她在這裡建造了一個秘密空間,常年用鎖關著,還警告孩子們:「永遠不要打開這個門鎖。「



後來我們知道,薇薇安的「秘密空間」,其實就是她精心打造的攝影暗室。多年以後,這些已經步入中年的孩子們笑著說,也許他們從來沒有理解過薇薇安。

70年代後期,由於孩子們逐漸長大,薇薇安結束了在第一個家庭的工作。沒過多久,她找到了另一個家庭,繼續她的保姆生活。

這個時候,她把自己拍下、但是還沒來得及沖洗的作品底片收集起來,同時也開始正式轉向彩色攝影。





在薇薇安生命的最後三十年裡,她用手上的35毫米相機又拍下了4萬多張彩色照片。

當然,和她的大部分作品一樣,這些照片也幾乎從未示人。

03

380美元與10萬張底片

從未被記錄的攝影故事

90年代,有友人去過薇薇安的房子拜訪,看到的是這樣的場景:卧室里密密麻麻堆滿了書,有的書堆高達1.5米,只留出了一條狹窄的過道,從門口通向床邊。

床上也一樣,被書籍所覆蓋,而薇薇安本人選擇睡在地板上。



薇薇安的生活如此獨特,用她自己的話來評價就是:「我是那個睡在盒子里的人」。

過多的藏品,和隨性的工作生涯,導致了薇薇安幾無積蓄。自90年代以後,她遭遇了越來越大的財務壓力,幾乎陷入了經濟的困境。



這個時候,她曾經工作過的家庭幫了她一把。

幾個被她帶大的芝加哥孩子都已經成人,在他們眼裡,薇薇安就是第二個母親。他們共同買下了一套公寓送給了她,並給她提供了最好的照顧。

可儘管如此,薇薇安的晚年生活也只能算得上不愁溫飽,根本談不上寬裕。



甚至,她的作品能最終為世人所知,也是來源於此——由於沒錢,在去世之前的一段時間,薇薇安並未繼續支付她相片儲藏室的租金,導致這些藏品被店家轉賣抵債。

2007年,芝加哥收藏家約翰·馬盧夫偶然發現了這些流到市場上的大量底片,於是買下了它們。



被馬盧夫買到手的,是10萬多張底片,大約3000張已沖洗的照片,700多卷未沖洗的彩色膠捲,眾多8mm、16mm電影膠片,以及無數的錄音磁帶、信件和私人物品。

所有的這些薇薇安藏品,僅僅花費了馬盧夫380美元。



儘管成本低廉到難以置信,但他還是敏銳地察覺了這些照片的紀實價值,以及其中透出的藝術性。

馬盧夫決定和幾位友人一起,開始對這些作品進行整理。隨著工作的推進,他終於意識到,自己發現了一片令人驚嘆的寶藏。



從紐約到芝加哥,薇薇安拍下的這些照片,可以和當時美國最好的街景攝影師們相提並論,但它們之前竟然從未被人所知。

2009年10月,馬盧夫開始在自己的博客和圖片網站Flickr上發布薇薇安的作品。這些照片在互聯網上迅速傳播,引發了攝影界和公眾的一致好評。





從那時開始,薇薇安的作品展在紐約、洛杉磯、倫敦、芝加哥等眾多城市舉行。經過媒體的報道,她獨特的攝影經歷也被更多人知曉。

其實在了解她的故事之後,很多人會困惑,熱衷拍攝的她,卻從未把作品公之於世,這是為什麼?

對於這個問題,英國攝影師基爾比給出了回答,以一個同樣的、問題的形式:當你的作品不為人所知的時候,你是否還是一個真正的攝影師?



對於薇薇安來說,答案是顯而易見的。無論大家覺得她是一個「拍出了不少好照片的保姆」,還是一個「性格怪僻的孤獨攝影師」,她都並不在乎。

她最享受的,是當年那個和身邊的幾個孩子一起,舉著手裡的相機,在城市的道路上穿梭的時光。

而所有她拍下的相片,是靜靜離去的薇薇安·邁爾,留給這個世界最溫柔的饋贈。



文、編輯/夏爾

圖片來源於《街頭詩人:薇薇安·邁爾的攝影人生》 VIVIAN MAIER: The Color Work All photography © 2018 Vivian Maier/Maloof Colle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