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批明星「逃離」直播帶貨?這不是壞事情 加载评论...
資訊  新京報評論  2023-11-20

把直播帶貨當作賺快錢渠道的明星,難以適應直播電商行業,對於電商行業發展未嘗不是好事。

▲陳赫和朱楨在直播帶貨。網路短視頻平台截圖

文 |江城

大批明星,正在「逃離」直播帶貨?據中國新聞網報道,在剛剛過去的「雙11」中,與直播帶貨有關的混戰和數據依然穩穩盤踞在熱搜榜前列,但話題之外、戰報之中,熱鬧大多是「超頭主播」們的,明星主播著實鮮有。

從明星藝人大規模進軍直播電商領域,到如今的轉冷趨勢,僅僅兩三年時間。這一定程度上說明,把直播帶貨當作一種賺快錢渠道的明星,已經難以適應直播電商行業,而這對於電商行業專業化的發展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2020年曾被稱為「明星直播帶貨元年」,很多明星都走入了直播間,品類從服飾美妝一直延續到房車。但據統計,從2022年開始,劉濤、秦海璐、陳赫、景甜等曾經火熱一時的帶貨「頂流」明星主播,也相繼離隊或徹底停播;曾經被稱為「明星帶貨一姐」的李湘,也於今年8月在微博發文稱「我已退休了」。

這些都是信號,說明明星帶貨開始進入大浪淘沙階段。梳理就能發現,近些年明星帶貨中各種「翻車」事件層出不窮。有的明星選品存在嚴重質量問題,消費者紛紛要求退貨;有的虛報價格,被人發現其直播間售價遠高於其他渠道;有的則信口開河,對消費者缺乏尊重,一些「雷人雷語」冒犯了公眾的情感。

這些問題未見得都是明星刻意為之,但至少說明,消費者對商品質量、服務水準的要求越來越高,「直播間看明星」的新鮮感在衰減,明星自帶流量的先天優勢已經動搖。

同時,明星帶貨的慘淡業績也頻頻引發關註:20萬元請曹姓明星直播帶貨3個月成交278元;直播間90萬人圍觀,銷售額不足2000元……這對行業發展來說未必是壞事,意味著直播帶貨已經走過了野蠻生長階段,日趨專業化和規範化,市場在成熟,消費者也開始逐漸理性,不再盯著明星光環,而回歸商品和服務本身。

此外,近些年直播行業不斷出台的新規,也推動直播電商行業日益走向成熟。2020年7月,中國廣告協會制定的《網路直播營銷活動行為規範》實施,重點規範直播帶貨行業刷單、虛假宣傳等行為;2021年3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制定出台《網路交易監督管理辦法》,直播電商的交易細節得到進一步規範;2023年10月,浙江省杭州市司法局發布《直播電商產業合規指引(徵求意見稿)》,「最低價協議」等條款被禁止等。

這些一系列新規,對直播行業和消費者來說,意味著行業發展的方向更加明確,消費者的權益得到了更有力的保護,也對「明星帶貨」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約束。

對於明星來說,明星帶貨熱度退潮也是個提醒,如果希望在這一行業里持續開疆拓土而不是被迫「逃離」,就必須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水準。

當然,其他直播電商從業者也要引以為鑒,如果希望繼續在這片競爭激烈的領域生存,就必須更多地關注消費者的實質需要,而不能寄希望於炒作。畢竟,無論明星帶貨還是普通電商,產品、服務質量本身才是直播帶貨最重要的評價標準,也只有做好這些,直播電商行業才能有更長遠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