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福大酒店》:黃軒柳岩詮釋癌症旅館的希望與愛 加载评论...
資訊  2024-06-27

在被一眾癌症患者視為「斷頭台」的醫院旁,藏有他們的一座座「求生島」。這些醫院周邊隨處可見的小旅館,空間狹小、價格便宜,患者和家屬幾乎是它的唯一住客。

近期上映的電影《來福大酒店》將視角對準了這些「癌症旅館」,放大著這些旅館中的日與夜、希望與愛。

癌症防控是健康中國戰略的重要內容,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最新數據,2022年全球估計新發癌症病例1996萬例,死亡病例973萬例,其中我國估計新發和死亡的癌症病例分別為482萬例和257萬例,分別佔全球的24.1%和26.4%。

在如此可怕的一個數字之下,生活著的是一眾醫院的常客,癌症患者們。尤其在醫療水平和生命科學的發展進步下,需要永生治療的「不死癌症」患者越來越多,甚至已經達到千萬的量級。

這意味著這些患者和家屬在每次就近就醫時,一旦沒有空餘病房,他們就必須投靠「經濟適用型」——醫院附近的癌症旅館。所以這些癌症旅館的存在,其實是以民間力量在填補社會福利救濟的不足。

除了解決癌症患者和家屬們在物質上的困境外,癌症旅館還充當著他們的「情緒出口」,扮演著專屬於癌症患者們的「信息公告板」。

在這一片狹小的空間里,充斥著整座城市中濃度最高的癌症患者,他們也是最懂彼此的人,懂彼此對疾病和未知的害怕,懂彼此積蓄已久的寂寞,懂彼此難以疏解的壓力……所以在癌症旅館中,他們常常自發性地聚集起來,或唱歌,或跳舞,亦或僅僅是坐在一起晒晒太陽,當做他們在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中最大的慰藉。

同時,這些最了解醫院和癌症的人們,也在這裡交流著如何挂號,如何更快預約到最對症的大夫,為千里迢迢奔赴醫院的新病人、老病友們提供了一個抱團取暖的「求生港」。

但以上這些往往都是作為社會新聞的素材,出現在各大新聞報道中,當它們將作為電影出現,是否值得拍,又該如何拍呢?

首先毫無疑問,它一定值得拍。它關照的是社會中非常龐大的一個需要被關注的群體,癌症患者,這一視角本身就極具人文關懷,另外,每天發生在癌症旅館中的生死故事,也是極具戲劇張力的。

其次,《來福大酒店》圍繞著「病友」和「家屬」這兩個在以往的疾病題材中關注鮮少的群體,著重添了幾分筆墨。

什麼是病友,這個友字極其重要。病友知道許多病人無法向家人吐露的心聲,病友是最能和病人共情的朋友。正如影片中柳岩飾演的馬小琳,她既是「病友之家」的牽頭人,也曾經是一名癌症患者,她因為懂癌症患者和家屬的痛苦在何處,所以放棄了醫院旁這座飯店的拆遷款,在醫院旁開啟了這間「癌症旅館」,為更多患者和家屬續起生命的火苗。

什麼是患者家屬,是打著引號的「患者」。在醫院裡,落淚更多的不是患者,而是患者家屬,如果說患者在面臨著肉體之痛,患者家屬的情感病痛不會比肉體的陣痛輕鬆。

比如影片中被稱為「毛摳摳」的毛會計,對自己摳摳搜搜的,但是對家人治病絕不放棄。但當他的母親想要放棄癌症治療時,他最後的堅強防線還是潰堤。

但這部影片絕對不是僅僅面向癌症患者和家屬的,對於幸運的普通觀眾,這部影片的故事精髓是——生命穿梭,人生更迭,如何更好地活?

影片中黃軒扮演的李清讓是一個健康的人,但當他跟隨馬小琳越發了解生命和病痛,越了解身邊遭遇不幸之人的努力,他才「未知生,焉知死」,發現了自己不懂珍惜,發覺了自己不懂如何更好地活。

所以,如果你愛生活,愛生命,一定要走進影院觀看《來福大酒店》。人有生老病死,也有笑臉常綻,它如一場關於生命和時間的紀實,也如一首關於成長的讚歌,更如它的英文片名《Life Hotel》那般,關乎生命之花的再次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