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辣滾燙》賈玲的導演三級跳,實現生理到內心雙重震撼 加载评论...
資訊  2024-02-22

春節檔八部電影,最先選擇《熱辣滾燙》,賈玲太牛了。

電影前半段笑點頻密,而且每一處都是不同元素碰撞出化學反應的笑點。比如開場不久,特定情境下樂丹調侃樂瑩的運動量、一家人的相處設定,影廳里的笑聲此起彼伏;還有人物關係和肢體語言結合產生的笑點,預告里雷佳音輔助賈玲健身不過是冰山一角,他和沙溢在片中的一本正經對話的反差,精巧的橋段設計讓人笑到停不下來;還有賈玲的拿手好戲,對母女相處的細膩描摹和親情的精準呈現,微信聊天部分讓人在大笑的同時內心暖意翻湧。

觀眾的大笑是最好的證明,《熱辣滾燙》喜劇功夫滿分,是春節檔首選的合家歡電影。但賈玲的野心不止於此,電影後半段升華主題,用主角的向死而生、破繭成蝶帶給觀眾持續震撼。最後半個小時我都是濕著眼眶看完,一直到走完字幕我依然思考,《熱辣滾燙》為什麼會讓人如此震撼?電影後勁很大,直到冷靜下來細細回味,才明白歡樂、悲傷、感動等一系列臨場感,都基於電影的三大亮點,這三大亮點也標誌著賈玲從《你好,李煥英》到《熱辣滾燙》完成了從新導演晉級成熟導演的三級跳。

生理到內心的雙重震撼,減重不是噱頭

電影上映前,有不少聲音說減重是噱頭,對此我也將信將疑。

看完電影會發現,減重是《熱辣滾燙》最不值一提的。賈玲飾演的樂瑩瘦下來后初次登場,全場100多位觀眾集體鼓掌,這種震撼一直持續到片尾花絮和賈玲用手機備忘錄記錄的長長的減重過程。

有過相似減重經歷的人肯定會有更大感觸。10年前我發現健康出了問題,於是用了差不多半年時間,從接近200斤減到150斤,只有經歷過減重的人才知道這個過程的艱辛。和樂瑩一樣,開始稍微動一下都覺得累、跑幾步就喘的不行,除了高強度的運動,控制飲食同樣重要,基本告別含糖碳水飲料和高脂高糖的食物,嚴格控制碳水攝入,但為了更好塑造角色,賈玲比我的經歷還要困難一倍,我只是減重,她在減重的同時還要增肌,練器械的痛苦過程和回爐再造差不多,對於有健身經歷的觀眾,電影會帶給他們超越視聽、直達生理的震撼。

減重不是噱頭,而是演員賈玲和角色樂瑩愛自己和鼓勵別人、活出更好自己的必然過程。減重不是樂瑩的目的,她錨定的是「我要贏」這一高遠、複雜的目標,她要贏得親人的理解、外界的尊重,同時她也要贏回自信。因此電影中的樂瑩完成了生理和心理的雙重變化,她在瘦下來的同時也學會了愛自己、學會了積極面對生活。樂瑩胖瘦的前後對比是最具說服力的真實感,比單純的編故事更讓人內心震撼、熱血沸騰。

敘事和拍攝手法滿載巧思,賈玲更成熟了

《熱辣滾燙》聚焦平凡女孩、講述接地氣的故事。這樣的現實主義題材其實很容易墮入觀感廉價的怪圈。

想要跳出怪圈、凸顯電影質感,要靠導演創作上的巧思和對各個部門的協調安排。《熱辣滾燙》的攝影和視覺是創作過《流浪地球》系列的劉寅和丁燕來負責,音樂和錄音則請來了知名的彭飛、趙楠,電影無論是導演手法、鏡頭語言,還是美術、置景、妝造等方面,相比前作都有顯著進步。

比如攝影方面,運鏡沒有喧賓奪主的炫技,電影用平實的鏡頭語言讓大銀幕上的樂瑩下沉到每位觀眾身邊的鄰家女孩,從而更顯親切和更有共鳴。同時又用創意巧思和攝影技巧凸顯電影質感,比如樂瑩和昊坤隔著玻璃對望的那場戲,有別於傳統的正反打,既清楚交代樂瑩能看到了拳館里練拳的昊坤,但昊坤只能在反光玻璃中看到自己,同時也巧妙為後續兩個人關係變化埋下伏筆。

還有拳擊比賽第二回合,長達2分鐘的繞場拍攝長鏡頭,一方面強化了整場比賽沒有經過剪輯,拳拳到肉的真實感,同時肩扛帶來鏡頭的晃動,以及盡量壓低視角實現的代入感,則讓這場對決超越電影、超越表演,有更強的視覺衝擊力。

還有比賽前,鏡頭跟隨小朋友吹泡沫,流暢過渡到樂瑩出場,走過狹長通道從鏡子里看到過往自己的那段長鏡頭,整個運鏡和演員走位,新導演根本難以駕馭,看花絮確定當時用了120幀拍攝,對角色身材的完整展示和情緒的捕捉相當到位,從而激發觀眾情緒上的共鳴。

置景和美術幫助《熱辣滾燙》無限趨近真實,特別留意了下樂家超市、拳館、大碗魚樂等主要場景的布置,毫無違和感,每一處細節都很到位。妝造方面進步也相當明顯,相比《你好,李煥英》,這一次的賈玲,讓人更加驚喜。

相比前作,《熱辣滾燙》在品質上更上一層樓,人物塑造、人物關係構建和細節上的鋪陳更加用心和細膩,拳擊元素則用極具電影感的手法拍攝,大家留意片尾花絮,賈玲分鏡圖畫的更好了,她用更加精準的分鏡圖調度各個部門,從而實現自己的創作意圖,確實實現了0到1的進階。

拒絕雞湯,電影讓每位觀眾都學會愛自己

人的一生會在很多事情上殊途同歸,重點是自己為什麼出發。樂瑩從胖到瘦的蛻變給觀眾帶來了極大的視覺觀感的同時,也避免了大道理和雞湯,從而給觀眾帶來了從生理到心理的雙重震撼。

當你理解賈玲的創作初衷、理解樂瑩的人物動機,所有的困惑和問號都會迎刃而解,樂瑩減重前的頹廢和消極,真的只有胖過的人才能感同身受。在樓上無休無止的睡覺、下樓只問了媽媽一句晚上吃什麼,是她封閉自己拒絕和外界溝通的方式。然而樂瑩沒能逃過男友出軌、閨蜜背叛,以及家人背刺和遠房親戚的暗算。人生跌入谷底,樂瑩想到了死。

我真的太喜歡賈玲的處理方式了,她沒有用廉價的賣慘去博取觀眾眼淚,她的鏡頭始終冷靜,沒有對角色的同情和悲憫,因為樂瑩不需要。她慘而不悲、哀而不傷,一場風雨過後,她對著鏡子結束了自怨自艾,被一段不像樣的感情絆住,是源於她的不自信和對男人的依賴啊!

《熱辣滾燙》沒有身材歧視、沒有販賣身材焦慮。樂瑩健身變瘦、練出腹肌不是為了變美和取悅他人,她是愛自己,她要找回自信,贏得外界的接納和尊重。

賈玲將這個主題持續挖掘深化,於是《熱辣滾燙》和上一部《你好,李煥英》截然不同,她大膽放棄了一些表達,甚至背離了觀眾想象中的happyending,比如樂瑩想要的僅僅是人格獨立和親人的尊重,所以沒有和家人擁抱、和解的設定。又比如沒有贏得比賽的結尾,畢竟樂瑩對贏的定義,並非是世俗觀念里的贏得比賽,她贏了自己就夠了。

或許正因如此,樂瑩發現短暫交往過的昊坤根本就不理解自己,於是拒絕了和他吃飯,並用「看心情」三個字洒脫告別。這一設定貫徹了角色塑造的理念,參與編劇的賈玲,對影片內核的把控,以及不取悅觀眾讓結尾墮入俗套的勇氣令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