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馳再選「星女郎」,電影選角重回「海選時代」? 加载评论...
資訊  2024-03-11

沉寂許久的電影海選再一次出現在觀眾視野,周星馳正在為自己的下一部作品《少林女足》尋找新的「星女郎」。

3月1日,《少林女足》開始了全球海選,在海選第一站台灣站,周星馳特別助理Chris和副導演伍文良舉行了記者會,正式開啟海選流程。前不久,周星馳的ins也曬出了與前女足成員趙麗娜、李佳悅的合照,暗示會有進一步的合作。

圖源:微博

不止「星女郎」在進行著大規模的選角工作。去年,袁和平導演的《鏢人》為角色阿育婭開啟了全球選角;成龍加盟的好萊塢新片《龍威小子》,也宣布在全球範圍內公開選角,前些日已經定下了最終人選。

大製作的電影選角一直以來廣受外界關注,一方面在於項目本身存在著具有吸引力的因素,比如名導、知名角色等;另一方面在於,素人演員從大項目海選之中脫穎而出,這樣的「人物敘事」戲劇性極強,帶給觀眾強烈新鮮感。

然而,不似劇集大規模的公開選角,有時會兼具綜藝節目的性質,電影選角往往更多存在於新聞報道之中,「民選」意味較弱,而且選角的噱頭有時反倒壓過了電影本身,電影質量不及觀眾預期,這些都與海選前期觀眾的期待形成強烈對比。

有的電影海選成功,為行業帶來新鮮血液,有的失敗,輿論場一片雞毛。大眾對一場海選的期待,慢慢演化成了一個疑惑:海選到底選的是「角」還是「秀」?

素人海選,一場大秀

電影海選進入人們的視野,很大程度上跟「X女郎」有所綁定。

周星馳算是最早開始進行海選活動的導演。《少林足球》中,片頭摔跤的女生李卉,就是周星馳從幾千人之中,選出的第一位「星女郎」。之後,周星馳頻繁地進行電影海選,《長江七號》的徐嬌和張雨綺,《美人魚》的林允都是他從海選中選出來的。

《少林足球》李卉(圖源:微博)

同一時期,在結束跟鞏俐的長期合作后,張藝謀也在尋找新一任的「謀女郎」。《一個都不能少》的魏敏芝,《幸福時光》的董潔都曾與張藝謀短暫合作過,《我的父親母親》《英雄》兩部電影,更是讓章子怡成為繼鞏俐之後最知名的「謀女郎」。之後的《山楂樹之戀》的周冬雨,《金陵十三釵》的倪妮,其海選過程也備受關注。

《我的父親母親》章子怡(圖源:微博)

除此之外,還有陸川為《王的盛宴》、馮小剛為《芳華》項目開啟過全國範圍內的海選活動。海外也不乏這類情況,韓國名導李滄東的《燃燒》,為了角色「海美」,製片方開啟了全國海選,全鍾瑞成為最終人選。

一般而言,名導的電影海選因為有「名導光環」,所以海選的一舉一動都被外界廣泛關注。而這些依靠名導的行業影響,進入觀眾視野的素人演員,也被戴上了一重「光環」,起點頗高。可見,電影海選對造星的作用十分明顯。

「星女郎」、「謀女郎」等「X女郎」也大多在日後成為行業的中流砥柱。韓國的金高銀,金多美,金泰梨三位女演員,分別從《銀嬌》《魔女》《小姐》三部作品中,經千人選拔脫穎而出,如今三人被譽為忠武路「三金」,被外界寄予厚望。

金高銀、金多美、金泰梨(圖源:微博)

一些電影劇本中具有廣泛知名度的角色,有時也承擔著一定的社會壓力。用大規模海選的方式確定角色更多是為了儘力滿足群眾的期待。

迪士尼開發《花木蘭》真人電影項目后,其關於花木蘭最終人選的討論一直未曾停歇。2016年10月,迪士尼宣布在全球範圍內尋找一位中國女演員來扮演主角,選角導演團隊走訪了五大洲,找了近1000名角色候選人,最終選擇了劉亦菲。

即便之後電影《花木蘭》因為劇情、美術等問題廣受質疑,但是大部分觀眾對於這個選角來說,是表示認同的,這在某種程度上,成為電影所剩無幾的優點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在迪士尼選擇了劉亦菲之後,電影熱度居高不下,尤其在中國市場。長期在中國發展的劉亦菲,顯然相對於其他好萊塢明星,中國觀眾更加熟悉了解,有外媒曾報道,這也是迪士尼最後敲定劉亦菲的一層原因。「好萊塢+劉亦菲」這種組合,成為後面《花木蘭》在中國市場的宣傳重點,吸引更多觀眾進場。

《花木蘭》劉亦菲(圖源:豆瓣)

可見,對於一些大型項目而言,長期的電影海選可以承擔起電影營銷的重點,開發成一個營銷事件,有助於開拓市場,讓電影項目保持熱度,形成觀眾的強印象。

對此,某業內知名電影casting小王(化名)向毒眸表示,這類行為通常不是主動的「事件營銷」,但反過來說,這個事是可以作為一個「營銷事件」的,「拍電影本身就是需要讓大家看到的,『show』給大家看,而海選只是整體show的一部分,是為了讓我們看到更合適更優秀的演員。」

十年前的大製作合拍片《變形金剛4》,為了帶動中國市場的關注,就曾發起過海選活動,號稱將為演員在電影中安排重要角色,這一海選活動吸引了7萬人報名,其中不乏一些明星參加,何潤東、雷佳音等人都曾報名。

儘管最後正片中的角色並不重要,但這並不妨礙海選還是給影片帶來了熱度,讓《變形金剛4》在2014年的中國市場收穫頗高成績。破10億美元的全球票房中,中國市場貢獻了2.75億,超過了北美市場,是全球票房最高的地區。

《變形金剛4》(圖源:豆瓣)

大導愛海選

在談及「電影海選」這個概念時,曾參與過一線製作選角工作的導演小天(化名)告訴毒眸,「其實素人海選這種情況一直存在,尤其對於現實主義題材電影來說,想要貼近生活,就需要具有生活感的演員,讓觀眾有很強的代入感。」

與此同時,小天也提到,這種素人海選出來的演員更多服務於中小成本電影,或是在高成本電影中擔任配角,他們很難會成為一部大製作電影的主角,「幾率很小」。小王也同樣提到,海選成為素人晉陞渠道的機會非常非常少,「如果作為純素人想在這個行業拼出來其實很難。」

在這種極低的概率下,一部選拔主角的電影海選一旦出現,自然引起更多人的關注。據台媒報道,《少林女足》僅台灣站,就收到了兩萬份簡歷,而團隊只會選擇10-20位女演員,其成功率僅有0.1%,在此之後,團隊還要匯總各地的人員名單,再進行最終選拔,可見其競爭之激烈。

外界對電影海選抱有如此大的熱情,但是片方更多時候比較冷靜。素人演員商業價值低,觀眾對其比較陌生,認知門檻較高,不利於吸引觀眾進場。而且素人演員普遍沒有表演經驗,需要各種培訓。

「培訓就是一個降低風險的方式。」小天提到,為了讓演員儘快融入,適合電影的角色要求,片方會安排比較細緻的培訓計劃。

根據《金陵十三釵》的紀錄片介紹,劇組副導演歷時3年,在數十所藝術高校尋找南京籍演員,在開機前兩個月進行集訓,演員們需要學習南京話、表演、蘇州評彈、禮儀、形體、舞蹈等課程。

《金陵十三釵》倪妮(圖源:微博)

《封神》的培訓過程則更為典型,其紀錄片中也詳細呈現了整個過程。從2017年2月起,劇組開始海選,全球8個試鏡小組,組織了20次以上的大規模面試,烏爾善大概親自面試了1400人左右,一直到2018年4月,海選仍在持續著。在封神訓練營,演員們需要培訓表演、動作、馬術、古典文化、電影賞析等多項技能,歷時半年,最終才能進組。

《封神之路》紀錄片(圖源:微博)

漫長的海選期和培訓期,期間所消耗的時間成本和人力成本都是巨大的,小天給毒眸簡單地舉了一個例子。

「比如,電影要求這個角色會彈吉他,那我們就要備選10個吉他老師給導演看,哪個吉他老師的風格更適合這個演員,我們電影需要什麼感覺,然後我們再去溝通,之後我們需要跟製片組產生一個報價,一個周期是多久?收費是多少?每天幾節課?每天多長時間?這些都要做個詳細匯總,然後根據預算的要求進行安排。」

製片方需要背負如此大的成本壓力,但仍然需要耗費巨大的心力去完成,一方面為了保證電影效果。小王提到,有些電影角色就是需要陌生感的,那麼為了能讓影片更好的呈現,就需要選擇素人演員,當然,也有可能當時的整體環境沒有成熟演員,或者觀眾面熟的演員合適。

另一方面,則是為了便於導演施展才能。小天介紹道,「一般來說,新人演員比較純粹,不像演過很多戲的演員,表演方式都固化了,特別是具有知名度的演員,很難調整,導演去調,現場那麼多人看著,兩方容易僵持。但如果是一個新人的話,他從一開始培訓表演,導演就會安排培訓老師給他做功課,整個過程完全按照導演的意思一步步走,那他在現場拍攝時,就基本接近於導演的感覺。」

正是因為需要配合導演的「定製感」,很多時候,片方篩選演員時,其業務能力並不是最重要的,小天提到,海選更多看兩點,外形和靈性。

「海選非常看重演員的外形,幾乎是百分之百,否則海選就沒有意義了,反正市場上有這麼多演員。另一方面看演員有沒有靈性,能不能理解導演的表達,並且能完成的很好。」

在《山楂樹之戀》后的一個採訪中,張藝謀也坦言道,他選擇演員不會太看重表演,在他看來,新人是不會表演的,「從我個人的角度來說,先看形象、氣質和感覺,這張臉是不是我希望的,這個必須通過。通過之後所有的表演實際上不是看你會不會演,而是看你有沒有能力做簡單的能力型測試。」

《山楂樹之戀》(圖源:豆瓣)

這種「大浪淘沙」的篩選之下培養出來的演員,其表演靈性與鏡頭美感都會成為他們之後的優勢,章子怡、周冬雨等演員在「謀女郎」身份之外,均收穫了不錯的成績。

不過,有時也不光是導演的意識所能決定海選,而是由資本方決定,「有些公司希望培養新人,那麼就會藉助海選這個途徑。」小天說道。

神秘的電影選角

一直以來,選角都是大眾關注的焦點,但是區別於劇集,電影選角對外界而言,更加神秘。

對於劇集來說,劇集選角因為需要服務於「客廳觀眾」,其群眾基礎更大,需要一個展示的平台,讓觀眾可以熟悉了解,這導致一些大型海選活動有時甚至會打造成一個綜藝節目,讓節目熱度帶動劇集。比如,《又見一簾幽夢》發起的「尋找紫菱」活動,10版《紅樓夢》發起的「紅樓夢中人」活動。

《紅樓夢中人》選秀活動(圖源:豆瓣)

小王提到,對劇集來說,尤其是翻拍劇集,觀眾已經建立了一個基本認知,做成綜藝節目的好處就在於可以直接造星,新人演員會被觀眾認識,之後觀眾更容易接受那些經典角色的再次呈現。

相較而言,一般電影項目的海選活動不會大張旗鼓地出現在外界面前,甚至很多時候,會要求秘密籌備,不會讓外界看到任何信息。「在海選的時候,我們只會說一線導演,一線電影,一線製作團隊。」小天解釋道,如果電影的整個操作都暴露的話,容易影響後續的宣發操作,這種神秘感可以很大程度上保護電影的拍攝。

另一層面來說,電影導演為了自己的藝術表達,對於選角的最終人選個人想法會更強,這也導致「民選概念」很少出現在電影海選當中,大張旗鼓的海選活動顯得沒那麼有必要了。

「對於電影來說,哪怕一個沒有詞的演員,我們都需要給導演報備,因為這場戲可能環境人物就是對群眾演員有特殊要求的,我們需要做PPT,給導演過目,導演覺得形象OK了,演員才能來現場。但是對於劇集來說,一個小角色,選角導演都能做主,不用給導演看。」小天提到。

從項目本身來說,劇集工業操作流程並不如電影那般精細。「劇集拍攝是按照一場戲兩場戲算,但是電影是按照一個鏡頭兩個鏡頭來算。」小天說道。

在這種快速節奏的工業化流程下,劇集對於角色打磨的質感相較於電影存在一定差距,對於演員來說,其表達空間也會有所受限,尤其在銀幕和熒幕不同的播出渠道下,會放大演員的表演特點。

在小王看來,劇集表演和電影表演存在不同的標準,「大部分劇集更多靠台詞堆疊出來情節,為了便於觀眾理解劇情,演員更多通過肢體和台詞細節化呈現,甚至有些時候,會顯得有些『誇張』。而電影更需要演員生活式的表演,追求真實感,表演不能太誇張。」

在這種情況下,演員在電影中經歷的打磨相對來說劇集來說,更為嚴苛,能夠從中鍛造而出的素人演員,具備極強的業務能力,這也讓電影造星的含金量相對於劇集的「X月男/女友」來說更高。包攬數個大獎的章子怡、周冬雨們,還有去年迅速躥紅的「質子團」,都在彰顯著自己的商業價值。

封神質子團(圖源:微博)

然而,無論是「X女郎」,還是質子團,外界看到是成功,並非是一個必然事件,並不是每一部都如《封神》成功,也不是每一個「X女郎」或者「質子」都能揚名,其背後的概率之下,可能有太多慘痛的例子在行業內快速消散,或者成為大眾笑談。

不過面對這種情況,小王更多是樂觀的態度,「從商業層面上封神質子團(圖源:微博)封神質子團(圖源:微博)講,這是個造星的過程,過程雖然是未知的,但不存在風險,重要角色敢用新人的導演,就不怕此類風險,他們恰好是為了未來的商業行為做打算。能捧出一個新星,何嘗不是一件好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