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碑狂飆,暑期檔最後一部國產好片來了 加载评论...
資訊  2024-09-04

今年的暑期檔,狀況十分蕭條。

但在8月末,暑期檔的末尾,卻等來了一部口碑頗佳的國產新片。

第五代導演的代表人物之一顧長衛,時隔6年帶來了由葛優、王俊凱主演的新作《刺蝟》。

今天,就讓@但為美人故 來聊聊它。

刺蝟

導演: 顧長衛

編劇: 鄭執 / 郭方方 / 顧長衛

主演: 葛優 / 王俊凱 / 李萍 / 劉威葳 / 耿樂

類型: 劇情 / 喜劇 / 家庭

上映日期: 2024-08-23(中國大陸)

片長: 103分鐘

《刺蝟》其實是一個很簡單的故事。影片以周正(王俊凱 飾)的口吻,講述少年周正和大姑父王戰團(葛優 飾)的人生。

與正常人相比,他倆總顯得格格不入。後來,周正活成了王戰團,也實現了王戰團一生的夢想。

先來說說王戰團,他一直對太平洋、對海洋有一種超出常人的期待。

為了能看到大海,他去做了五年的碼頭工,可以熟練地背誦凡爾納的《海底兩萬里》,更是給自己的兒子女兒起名海洋海鷗。

但王戰團終其一生也沒看到海,海洋只是他遙不可及的夢想。

他離海洋最近的時刻,就是因舉報船長走私被關在船艙的那一刻。

也因為他對海洋的痴迷讓他和周圍的一切之間好像有一道隱形的門,將他們和他區分開。

另一邊,周正是一個有點口吃的孩子。

在家裡,他是讓父母丟人的結巴;在學校,他是同學嘲笑的留級生。

口吃讓他在學校受到霸凌,也讓他的父母覺得羞恥,給了他無盡的壓力,並最終導致他變成一個老留級生,一個同樣格格不入的人。

王戰團和周正的很多軌跡是重合的,尤其是治病喝葯的節奏。

他們兩人一起看過白大仙趙老師兩次。第一次,趙老師給王戰團開了葯,周正在旁邊看著。第二次,趙老師給周正做法,王戰團去裡屋打了報警電話。

有時,喝葯他們也一起喝。你一杯,我一杯,同樣都是棕色的不知名液體。王戰團還開玩笑地交換著喝完兩種葯。

因為同樣的遭遇,兩人意外成了忘年交。他們兩人一起下棋,一起摸魚,一起爬到高處看結婚的車隊,一起喝汽水,一起吃刺蝟肉。

所有人都在試圖將他們變成正常人,其中又以大姑和周正父母為代表。

大姑有過三次信仰上的轉變,她信白大仙、信基督教、信佛教,試圖借他們的力量幫助丈夫變成一個正常人。

周正父母帶著周正看白大仙,帶他去扎針給舌頭上扎針去按摩,用棍子打他,想把他的口吃治好叫他能考上高中。

但實際上王戰團才是洞察一切的人。他自有一套對抗世界的方式,可以配合老婆看大仙兒,也會在察覺到兒子想結婚怕沒地方住的意圖後主動選擇去精神病院。

即便在精神病院嚴密看守之下,他也能找到方法將本該咽下去的葯碾成粉末扔在地上。

他只是在某些時刻,譬如對海洋的痴迷譬如寫詩譬如唱歌的時候,與其他人不一樣而已!

王戰團的不一樣更像是精神上的一種孤獨,這孤獨使他總能做出異於常人的舉動。

譬如從屋頂上飛下來,譬如在馬路中央指揮刺蝟過馬路。

但周正的不一樣經歷了從身體上的不一樣到精神的過渡。

起初,周正的叛逆只是因為他口吃和留級;後來,周正越來越察覺到他就是另一個王戰團,步調總是和世界不一致的王戰團。

只是周正太年輕了,他還沒有學會隱藏起自己的敵意學會怎樣平和地處理一切。

他唯一的選擇是激烈地反抗,甚至用生命去反抗。

以前,還有王戰團和他作伴。他們兩人一起,好像可以對抗世界。

但隨著大姑給王戰團下藥,王戰團主動去精神病院,兩人之間的紐帶好像沒有那麼強烈了。

故事的最後,王戰團從精神病院跑了,周正從海事大學畢業后成為了三副。

王戰團沒看過的海,他全部都看過了。他長大了,終於擺脫了瀋陽擺脫了原生家庭擺脫了約束他的一切。

和鄭執的原著《仙症》相比,影版的改編還是很大的。印象比較深刻的改編有幾處。

第一處,王海鷗的婚禮。

原版中,王海鷗堅持不辦婚禮,因為她的母親一直都不接受李廣源這個女婿。

但影版中將這個婚禮具像化了,設定了王戰團因怕腿瘸給女兒丟人有意迴避了眾人,反而帶著同樣被父母嫌棄丟人沒帶到婚禮的周正一起爬到城市的最高處,遙遙地看著婚嫁車隊送上祝福。

這一幕直戳淚點,完全將王戰團的愛女之心體現的淋漓盡致。

第二處,周正的爆發。

原著中,周正發現大姑對王戰團下藥讓他成日昏睡后,憤怒地對大姑說出他也吃了刺蝟肉的事實,還說他恨父母恨自己的話。

電影里,被抓包「寫情書」的周正在這一幕場景里只是發出聲音讓大姑知道他知道她的秘密了,他的怒火在回到家被父親毆打后爆發了,憤而選擇了跳樓,決絕地從家裡的陽台上一躍而下。

我從荒野來

要到大海去

遠方的汽笛已經響起

生活卻攔住了我的去路

她贈予我故事

我為她寫詩

第三處,王海洋的死亡。

原著中,王海洋死亡后才帶出王戰團已經被送到精神病院這件事。

電影改編的很妙,王戰團看到自己多年前寫的詩后好像頓悟了,決定不再給愛人不再給家庭帶來更多困擾,主動選擇住進精神病院。

此後不久,他的大兒子王海洋就出車禍死亡了。畫面的前後銜接性不由讓人感覺,「瘋子」王戰團是家裡的壓艙石,有他在家就在,他不在家也就慢慢散了。

王海洋死亡了,這個家裡唯一的兒子死亡了,家也就死了。

這個場景里最傳神的一幕是,王戰團從殯儀館出來后,在虛空中抓了一把殯儀館火化的煙放到自己胸前的口袋裡。

他沒有見到兒子的最後一面,匆忙趕到殯儀館也只看見蒙著白布的屍體,這一團煙是他對兒子最後的念想。

第四處,大姑和王戰團的感情。

原著里,他們的感情很隱晦,好像不離婚最大的原因只是大姑怕丟人,怕自己丟人,更怕給王海洋和王海鷗丟人。

王戰團從沉睡中醒來是因為大姑忘記喂葯。送王戰團去精神病院也是因為大姑,或者是因為大姑生了病看不住人了,或者是因為大姑外面有人了。

總之是因為大姑才將王戰團送到精神病院去的。影版中絕對可以看出來,大姑很愛王戰團。

她總是說,王戰團正常的時候可好呢。

她能看到王戰團的優點,也願意包容王戰團的「瘋」與「痴」。更是在看到被周正倒空的藥盒后幡然醒悟,主動停掉了對王戰團的葯,撤掉了對白三爺的供奉。

電影改編地很完美,但事實可能如原著一般,人不會輕易反省也不會輕易改變。

第五處,周正的反抗。

原著中,周正站在窗台上以死相逼才換來爹媽放棄對他的二次治療,可電影中他真的跳下去了。

這一幕場景很容易叫人聯想到那個因被母親當中辱罵並打了三巴掌后選擇跳樓的少年人。

即便如此,周正的爹媽還是堅持要請白大仙給他治病。而且,周正在書里主動承認了他的罪責。

但電影里的周正一直都很沉默,大仙叫他承認的錯誤全部都是母親幫他應承的。

最諷刺的是,大仙兒叫周正承認的第一個錯誤是忤逆父母。可倘若真的忤逆,周正就不會一而再而三地乖乖聽從安排去治口吃。

最大的改變是王戰團的身份。

原著里,王戰團是海軍而且是一名不可多得的技術工種,只是因為不想戰隊看不慣政委和船長的做派,成為政治鬥爭的犧牲品。這就讓他的口頭禪「不應該啊」和他的痴顯得理所當然。

電影里,直接將文-革的背景隱去了,這就讓王戰團的「精神病」有點突兀,表現出來的意向只有他對海洋的執著對正義的追求。

但也能理解這種改編,可能加上這種背景很容易模糊主次,將觀眾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另外的點上。

現在這樣完全可以解讀為更大的主題,對自我的追求對理想的堅持。

看原著時候,我只覺得我在看一個故事也覺得鄭執的精神狀態很美麗。

但看完影版,我一直沉浸在劇情中,久久無法回神。

我想到和光同塵這個詞,王戰團和周正總是因為自己的不同而無法真的融入到周圍的環境中。但想的最多的還是令人窒息的親子關係。

周正的父母無遺是最愛他的人。他們供養他的吃喝,關心他的一切,尤其關心他的口吃。

所以,才會一次又一次地找方法試圖治好周正的口吃。

周正父親兩次往周正行李箱塞錢,完全是一個愛你在心口難開的父親形象。

周正母親在最後一次的「治療」中,甚至直接跪在大仙兒面前,聲淚俱下地代兒子複述自己的罪行。

但他們也是傷害周正最深的人。旁人終究是旁人,可最親的父母也和其他人一般,因口吃和留級而覺得自己丟人,連參加姐姐的婚禮都不可以。

好像,他們的愛只是因為他是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孩子,而不是因為他是周正。

即便母親曾經在父親面前維護過孩子,但也改變不了他們一次次傷害周正的事實。最大的傷害在於,他們不曾試圖去理解周正去尊重周正。

周正父親(耿樂 飾)的形象非常典型非常具有代表性。

他看到孩子有過錯不分青紅皂白就是打就是罵,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

歸根結底就是把孩子當自己的所有物,你是我的兒子,我對你做什麼都是應該的,完全不考慮孩子的自尊和內心所想。

而且,他的愛表現地也非常苛刻,明明見到離家7年的周正非常開心,非常認可周正工作上取得的進步,但卻非要梗著脖子否定兒子的成績。

故事的結尾,周正在母親主動道歉后堅定地說,我不原諒。

他沒有背叛少年的自己,而是選擇遵從自己的內心。

我很愛你,但我不原諒你曾經的所作所為。這一刻他才真真正正地自由了,再也不被萬事萬物卡住了。

今年第一限制級大片,背後的故事沒那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