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疑劇《新生》話題不斷:拷問人性 反思人生! 加载评论...
資訊  2024-06-12

懸疑劇《新生》近日熱播,帶熱了許多話題,人們討論最多的莫過於「慾念叢生下的道德堅守」。作品以獨特的人物形象和新穎的故事講述,向社會發出了人性之問、生命之問。

該劇講述主人公費可曾用不同身份在幾個人之間遊走,分別以家人、愛人、友人之名獲取信任,騙得錢財,之後帶著所有人的秘密消失,又被眾人合力揭露真面目的故事。作品中沒有離奇兇案,而是重在展現日常生活中慾念之下的因果關係,通過諸多倒敘、插敘、閃回的情節,用幾條故事線勾勒出費可精心布下的龐大騙局。創作者試圖在傳統現實題材寫實性的基礎上,用更具有現代性的類型化表現方式,豐富懸疑劇的層次,為中國現實題材電視劇探索出一種新的故事講述方式。這部作品熱播,說明觀眾對新穎、富有探索意味的作品有著較為熱切的期待。

劇中對現代派文藝手法的運用和表達,抓住了觀眾的追劇心理。故事採用「暴風雪山莊」模式,以主人公費可之死開場,由追思會上五名「騙局受害者」的訴說,拼圖式鋪開費可的一生。「騙局受害者」每個人都挑選對自己有利的內容描述過往,讓真相陷入迷霧中。而觀眾則變成了這個「山莊」中的「當事人」與「旁觀者」,既在傾聽,也在分析判斷。如此用遊戲思維設定人物的任務,把觀眾變成「劇中人」,不僅給觀眾帶來強烈代入感,還有極強的互動性。第七集之後,劇情在反轉中走向荒誕,不同故事線的神秘感、超現實的環境設定、人心孤島意象的隱喻色彩,每個層面都在努力營造懸疑和不確定性,吸引受眾進一步深入劇情,逐步看清人性的複雜與多面。

在故事內容和主題立意上,《新生》也具有一定的開拓意義。從表層上看,該劇是一個反詐故事,教會觀眾如何保護自身安全、維護自身權益。它讓觀眾無形中接受了防騙教育,一旦在現實生活中遇到類似情況,能存一份警惕之心。從深層上看,該劇編織起一個社會、心理和人性相互勾連的故事鏈條,來揭示人們在貪慾之下相互依存又相互對立、相互利用又相互詆毀的人性弱點。在「騙局受害者」單一視角的自白中,每個人都掩飾著自己的慾望和醜惡。隨著劇情的反轉與推進,他們內心深處在道德與生存、法理與人情間艱難抉擇,最終在自我反思中獲得新生。這是全劇最有力度的一個反轉。

令人驚喜的是,這部劇面向海外市場,探索懸疑劇「出海」之道。在海外播出后,《新生》登頂全球流媒體平台奈飛日榜,在全球範圍內引發收視和討論熱潮。這樣一部中國懸疑劇同時俘獲海內外觀眾,實際上回應了「懸疑劇在深挖人性的同時,如何確保中國視角和立場;在追求精巧戲劇化的同時,如何實現主流價值有效傳播」的創作課題。

不過,這部劇也有些許遺憾。如對費可這個人物,到底應該給他一個什麼樣的結局,大眾爭論不休。目前的結尾,似乎尚未能完全彰顯這部劇的複雜立意。再如,何珊作為該劇中具有價值闡述意義的人物,如能塑造得更立體飽滿,將有助於作品對社會現象、大眾心理和人性的揭示。瑕不掩瑜,《新生》作為一部具有探索意義的作品,讓業界和觀眾看到現實題材創作還有更廣闊的創新與表達空間。其中一個個現實生活的故事,聚焦的是大眾的需求,回應的是時代的情緒,反映的是社會的現實,開掘的是內容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