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渤《學爸》:明白故事發生地為何選在成都 加载评论...
資訊  第一滴露珠  2023-08-30

黃渤電影《學爸》已經看完好幾天了,剛看完時感觸很多,幾天過去,再不寫觀后感,都快把電影情節忘了哈哈。

黃渤在《學爸》中表現不錯,那個帶點搞笑又帶點心酸的小人物又回來了。黃渤的形象氣質,還真就適合演繹平凡小人物,讓他演那種高大上的角色,不是演技問題,是他演出來,大家看著也不像。

實際上,黃渤這次在《學爸》中飾演的澡堂小老闆,並不屬於社會底層,有人甚至說他是中產,其實我覺得中產倒算不上,但至少也比普通工薪階層掙得多。

這部電影中的雞娃場景,凡是做家長的,沒有不熟悉的,甚至,家長每天都在經歷著,上演著比這還糟心、還抓狂的雞娃經歷。

所以這部影片,年輕人看了可能會恐婚恐育,但家長們、中年人看了可能會五味雜陳。

看黃渤飾演的雷大力,帶著兒子雷小米(單禹豪飾演)去上海,為了讓兒子小米上雙語國際名校,寧願讓小米跟著他小姨生活,不認自己這個老爸,天下著雨,雷大力站在雨中,對著站在花園洋房門口的小姨子說出那番話時,穿著雨衣的小米,貼近爸爸,一聲「爸爸,抱」催出了我的眼淚!

多可愛的孩子啊!他已經失去了媽媽,怎麼捨得讓他再失去爸爸!

不過,我的眼淚也只是為那一刻的場景而感動,感動於雷大力為兒子甘願付出所有(做父母的想必都能感同身受),心疼可愛的小米有可能會和老爸分離、過寄人籬下的生活。

不過,電影看完了,仔細想想,又覺得雷大力這種做法,既不理智,也不可取。也沒什麼可以自我感動的。

我們做父母的,有時候常常會有一種自我犧牲感的自我感動,其實,有沒有仔細想過,這種所謂的「犧牲和愛」,是不是自己孩子想要的呢?

雷大力,一個好好的澡堂不開了,轉讓了,隻身一人帶著兒子來到大上海,他能幹什麼?當搓澡工養活自己嗎?人到中年了從零開始?

即使小米上了名校,在小姨家待得很好,有一個好前途,看著自己的父親為了自己在他鄉受苦打工,他的內心能安寧嗎?

愧疚感,長期下去,可能會摧毀了孩子。

而且,原本在溫暖的父愛中長大,具有滿滿的安全感的小米,如果長期待在小姨家,那種安全感可能就喪失了,寄人籬下的滋味,可不是那麼好受的。

而且小姨家也有一個和小米同齡的男孩子,兩個男孩在一起,吵架是難免的,到時候,言語口角之間,無意或有意的傷害就產生了,這種傷害累積多了,對於小米的心靈,也是慢性但致命的打擊。

幸虧最後,雷大力及時地想通了,不願意再拿自己的犧牲綁架孩子,也不願意再讓孩子失去快樂的童年了。

這個結尾看似理想化,實則整體來看,這部影片,本身就像是一則寓言,一則雞娃的寓言童話。

因為在真實的現實中,像雷大力這樣的開澡堂的小老闆(結婚前可能連澡堂也沒開),大概率不會有和小米媽媽那樣的高知女性結識並且相戀的經歷,走進婚姻,更是百分之九十九不可能的事。

小米遠在上海的那個科學院退休的外公,也更像是一種來自大城市、來自遠方、來自雞娃的誘惑,而並非真實現實中所有。

看《學爸》這部電影,千萬別帶著什麼目的性和教育意義來看,就抱著來看黃渤和單禹豪父子溫馨搞笑的心態就行。

畢竟,黃渤會讓你笑,而單禹豪這個娃娃超級可愛。(還有閆妮、萬茜、張子賢,演技也都不錯。)

畢竟,雞不雞娃,電影不會給你答案,就是給了你答案,你不想接受還是沒用。

到底雞不雞娃,該怎麼雞娃,答案和尺度,在家長手裡,更在孩子手裡。

作為一名初中生家長,我的觀點是,可以適當雞娃,但切忌過頭。凡事過猶不及。父母更不可用一種自我感動的心態去雞娃。

最後想探討一下,為什麼這部電影選擇的劇情地點,是在四川成都。

哈哈,王迅今年可露臉了,無論是在電影《學爸》還是在《八角籠中》,作為正宗四川人的他,四川話最地道最受大家肯定。

大家都知道,成都是一個宜居指數和幸福指數很高的城市,之前看過一個測評,好像在全國的宜居城市中,成都是排在第一位的。

在我們這些外地人的眼裡,成都的生活,可以用「巴適」來形容,慢節奏,很舒服,很閑適,是令人歆羨的。

但電影所展示給我們的場景,生活「巴適」的成都,家長們雞娃也瘋狂了。

那更何況其他地方呢?

更何況北京、上海這些大城市呢?

劇情將故事的發生地點選在成都,是微妙的反諷,也是暗含的警示。

當雞娃成為全國、乃至整個亞洲的常態,家長們該何去何從?

沒有人會給出答案,家長們,自己好好琢磨,仔細品嘗個中的苦辣酸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