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微暗之火》:雙重時空敘事的創新表達 加载评论...
資訊  2024-06-05

《微暗之火》帶有明顯的都市情感題材懸疑劇特點。該劇集中敘述了刑警林方路回到故鄉清水鎮派出所歷練,偵破南雅丈夫徐毅被殺一案的全過程。透過這樁撲朔迷離的案件,該劇揭露了小鎮「熟人社會」之下盤根錯節的關係,用既具有詩意又跌宕起伏的劇情構成全劇鮮明獨特的敘事特色,激發觀眾的好奇心和觀劇熱情,並表達出多重深刻寓意。

該劇對敘事方式進行了結構性創新,即破案過程並不採用平鋪直敘的「交待線索—揭開謎底」方式,而是以多個當事人對事件的主觀陳述,「拼湊」起對案件真相的拼圖。這一破案方式本身就帶有迷惑性,觀眾可能要和破案者一樣對當事人的表達進行判斷和區分,因而也具有一定的觀劇門檻。同時,劇中還加入了倒敘、插敘等多種手段,對當事人南雅的一生以及周遭人等的經歷進行了「回看」。

該劇敘事方面的創新,體現在充分利用了兩重時空敘事的分割和重構:第一重是主人公周洛從大學退學后回到小鎮復讀的當前時空,另一重則是南雅和林方路高中時期的回憶時空。劇集有意識地安排懸念、閃回和推導等鏡頭組合,使當前時空與回憶時空形成了跨時空對話和交融的關係。通過兩重時空敘事,該劇不僅揭開了案件的真相,更呈現出了當代個體的慾望及其對社會造成的連鎖反應。全劇以南雅為中心,營造出了一個圓心型的人物關係和社會結構,她所遭遇的一切像「槓桿」一樣產生連鎖效應,形塑了整個小鎮的社會風氣。清水鎮上那些看似公正無辜的人們對南雅的無端誣衊和指責組成的「街談巷議」,正是干擾南雅與小鎮上其他人正常生活的罪魁禍首。由此,該劇表達出了對於人性的反思以及建立良好社會風尚的強烈訴求。

講故事也好,談人性也好,更重要的是通過敘事塑造人物形象。該劇主要角色特徵鮮明:最引人矚目的女主人公南雅,既美麗、善良,又堅韌、孤傲。而周洛在被南雅吸引之後,顯示出潛在本質上的純真、善良,以及為愛犧牲的決心。刑警林方路敏銳、善感又世故,他為了自己的前程違心回到家鄉小鎮歷練,與周洛為了幫助深愛的人放棄自己的前途形成強烈的反差。老刑警陳國英,雖然刑偵經驗豐富但不善於發現微妙心理,與林方路的敏感和善於洞察內心也形成了對比。

為了讓人物更加立體,該劇還別出心裁地以詩歌穿針引線,層層深入劇中角色的精神世界,鋪設大量的懸念和伏筆。例如周洛對南雅的情感萌生就受到詩歌的影響。那本留有南雅借書記錄的詩集,彙集了詩人羅伯特·弗羅斯特、菲利普·拉金等人的作品,詩句中燃燒的情感令周洛吃驚和震撼,於是他跟隨這些詩歌,一步步走進了南雅的內心。還有劇中的刑警林方路,也曾在夜晚坐在台階上閱讀格雷厄姆·格林的《戀情的終結》,從側面烘托出人物的心靈世界,提升了作品的美學境界。

此外,該劇還具備心理劇的鮮明特點:由刑警林方路的心理分析和推導來揭示案件真相,在此過程中刻畫出主要人物的內心活動,追蹤其微妙、細膩的神態變化以及無意識的心理根源。例如案件偵破後期最關鍵的一步,是林方路根據自己對周洛、南雅二人的心理推導,用計「詐」出真相。劇中林方路在河邊兩次將火柴點亮的細節,似乎也象徵著他運用心理學知識,從幽暗中洞悉案件真相的意圖。

正是由於這種層層深入的心理推導過程,該劇的片名「微暗之火」釋放出了多重深刻寓意:第一,在看似流光溢彩的小鎮千禧夜裡,埋藏著兇案的暗流;第二,在看似幸福祥和的小鎮生活中,人性的慾望和惡意成為影響社會風氣的潛流;第三,作為辦案人員的林方路,內心深處的記憶和信念在推動他尋找真相;第四,在看似晦暗的人性挖掘過程中蘊蓄著通向光明的希望。片頭「微暗之火」字樣出現時,由粉色向黑色,再到紅色的色彩變換,正是上述多重寓意的暗喻。

近年來,國產劇藝術水平穩步提升,精品化趨勢日益顯著,在敘事文本、創作理念、審美取向等維度呈現齣電影級質感。《微暗之火》可視為懸疑劇創作中尋求創新並取得進步的重要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