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歌深夜「發瘋」惹人擔憂 頂流小生為何企圖退圈? 加载评论...
資訊  羅叨叨是亮光  2023-09-05

一、「胡言胡語」:胡歌近期深夜情緒崩潰,「不拍戲了」「對不起好多人」

8月21日,胡歌在社交平台上發文稱:「如果未來五年,我不拍戲了,去做一些更有意義的事情,你們應該會支持我的吧。」然後配了兩張他在荒漠和草甸的近照,鬍子拉碴,不修邊幅。

這條微博被網友視為「退圈試探」,不少粉絲完全無法接受,認為胡歌是「喝多了」,表示「不支持」。

結果退圈試探發出來還沒到24小時,胡歌就又發了一個商務合作的廣告。這退圈不到24小時又復出了,很多網友認為胡歌是在胡鬧,但粉絲們也放下了懸著的一顆心,畢竟這條廣告表示胡歌不會突然退圈銷聲匿跡。

然而僅僅過了一周,胡歌再次深夜「發瘋」,29日,胡歌在社交平台發文稱:「我盡量、我盡量、我盡量保持冷靜,我對不起好多人,我希望對得起這短暫的一生」。依舊配了一張不修邊幅、鬍子拉碴的素顏自拍,看上去十分憔悴,右眼因車禍導致的傷疤更是格外明顯。

胡歌粉絲的心剛放下不到一周就又懸起來了。不少粉絲對胡歌高頻率深夜emo發瘋的行為非常擔憂,如此情緒不穩定的表現讓很多人認為胡歌有抑鬱症傾向。不過因為這樣隨心所欲的「活人」發言,導致網友觀感不佳,有人表示「愛退就退,趕快退圈」「矯情的要死」。

不過這條深夜發瘋的微博在當日被胡歌迅速刪除,29日中午,胡歌又發了一條動態,文案是一個太陽笑臉,配了一張暖色調的圖,圖中是胡歌在拍攝鏡面牆壁上的一張大熊貓插畫。

粉絲們惴惴不安的心再次勉強放下。同時,不少網友開始分析凌晨胡歌發出emo言論的原因。

8月29日,是胡歌17年前遭遇車禍的日子。

二、車禍事件:助理喪命、永久毀容,17年前那場車禍后的胡歌有何變化?

2006年8月29日,胡歌在滬杭高速嘉興路段遭遇車禍,同行的女助理張冕搶救無效死亡。胡歌經過六個半小時的搶救,身體中創,全身麻醉,脖子及右眼縫合100多針,從此留下了一輩子的傷疤。

不僅是身體上的重創,胡歌得知女助理去世后,內心也非常自責。

在這次車程開始之前,張冕體貼胡歌一直在工作,為了方便其休息便臨時與之調換了座位。因此,胡歌認為是她為了保護自己才去世的。

最終,事故調查結果出爐,是當時的司機因疲勞駕駛導致發生車禍,胡歌卻選擇了原諒他,甚至還叮囑經紀人「接著請他做司機」,理由是:「如果我們選擇不原諒這個孩子,他的一生就真的完了。」

而這場意外的車禍,是在胡歌《仙劍一》爆火后的第二年發生的,當時的胡歌正是事業的急速發展階段。儘管在傷情恢復以後,胡歌再次迅速投入到了事業中,但他其實非常在意自己受損的面部,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要求造型上盡量用劉海遮住受傷的右眼,同時對於右眼上方瑕疵部分也需要化妝師精細遮補。

此外,在車禍發生后的階段,胡歌也更多的轉戰音樂與文學領域,發布ep專輯《珍惜》、長篇小說《離歌》主題曲《毒藥》、個人專輯《出發》以及書籍《幸福的拾荒者》等。

能看得出來在這些工作的選擇上,胡歌想要儘可能避免讓大家看到他受傷的右眼,他對於自己毀容是很在意的。

而同時,胡歌在參加訪談類節目中,也經常會做出很多對於人生的思考,比如他曾說過「既然讓我活了下來,就不能白白地活著。」

在電影《不虛此行》的採訪中,他也說道:「我這些年一直在跟自己打架,沒有找到一個好的方式或者方法走出困境。」

而在《不虛此行》的電影沙龍上,他也對「未來五年不拍戲」的風波進行了回應,稱「「其實我的底色和大家看到的樣子很不一樣,我經常會自我矛盾然後各種糾結,內心有很多掙扎,可能大部分時間都是克制的,很多時候還會妥協很像影片中的角色,但有時候另一方會戰勝自己。」

可見胡歌一直都在和自己的內心鬥爭。對於車禍事件,助理的離世一直耿耿於懷,他時常自我拉扯,也因此增添了不少憂鬱的氣息。

所以,17年後事發的那個夜晚再次想到當時的生死離別,匹配上胡歌發出的文案,也就能理解他是真的對此事有著很大的精神枷鎖了。

有些事情,看似已經結束了,但或許會伴隨人的一生。

三、「資深發瘋男孩」:十數年來經常「發瘋」的「內娛活人」精神狀態惹人擔憂?

不過胡歌發瘋,或者說做出疑惑行為的案例非常多,作為「內娛活人」,胡歌經常會發出一些走心但卻並不討好觀眾,甚至不考慮自己公眾形象的言論。

比如因母親不同意戀情,他與薛佳凝分手后,在社交媒體上「發酒瘋」,「不是累趴下,就是喝趴下,我不會愛了么,我到底在幹嘛,如果明天去領證,你們會祝福我嗎,眼淚狂飆的夜晚,我為什麼會做藝人,媽媽你開心嗎,我儘力了」。

不但發瘋,而且媽寶。

在與江疏影緋聞期曾在深夜連發數條微博回應緋聞,因喝酒思維混亂,文字里透露的信息是兩人已經分手,希望不要被打擾。

然而事件發酵后,胡歌解釋之前的發文是「血氣上涌、手賤亂滑」,並且又說兩人在一起了,希望大家祝福。

一時之間把大家都整蒙了。

後來二人遺憾分手,胡歌承認自己「沒有擔當」,江疏影更是在綜藝節目表示自己是「連分手都是被動的」。

再比如曾經自曝有大男子主義,不喜歡做美甲的女生,覺得她們會偷懶不做家務,甚至還說自己有腳踩兩條船的經歷。

《琅琊榜》熱播時期,胡歌接受採訪時更是說出「男人很花心是正常的」一番言論,引起嘩然。

「如果不花心,事業學業沒動力。如果可以把一個女人變成很多女人,動力就會十倍百倍的增加」。

真的不知道為什麼會堂而皇之地說出這樣的話。

不僅如此,胡歌還曾在2018年捲入好友蔣勁夫的家暴旋渦之中,他又喝多了發文公開力挺對方,直言對方是「明媚的少年」「長不大的孩子」,再度驚掉大眾的下巴。

酒,真的不是萬能擋箭牌。

四、自我撕扯:想要符合公眾期待卻又想追求自我的矛盾體

所以其實能看得出來,胡歌不是很多人心中所謂的「完人」,可能太多人放大了他車禍的遭遇和之後的舉措。車禍給胡歌這個人帶來了一些悲劇色彩,而很多人審視這場悲劇的時候會覺得這場悲劇是美麗的,從而對於胡歌的認知變得片面、一廂情願。

同時,由於車禍中助理的逝世與自己的倖存,胡歌背負著極重的心理負擔,努力地做著公眾所期待的「他」,這是他在「理性」上給自己的要求,他認為他的「命」已經不全是自己的了。然而在「感性」上,他的內心更渴望追求自我,他想要奪回自己這條「命」的控制權。也因此,兩個聲音在心中博弈,相互撕扯。

所以他多次借酒「發瘋」,企圖將真實的,不那麼完美的自己告知公眾,並且希望公眾能夠接受那個不完美的自己,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是一種求救信號。

而最終,清醒過來的他又會繼續去做那個符合公眾期待的自己,這次的「退圈試探」或許是他在這種掙扎中提出的一個解決方案。

也許,遠離公眾的視野,回歸個人的生活,不再被迫營業,對胡歌來說,是非常嚮往且期待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