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歲老導演衝擊10億票房 好萊塢大片上演最後一搏 加载评论...
資訊  影藝獨舌  2023-11-22

近日,由好萊塢傳奇導演雷德利·斯科特執導的史詩巨制《拿破崙》內地定檔12月1日,由「颶風營救系列」知名影星連姆·尼森主演的動作驚悚片《疾速營救》內地定檔12月2日。

這兩部12月初的影片,再加上之前便內地定檔12月8日的「查理和巧克力工廠前傳」《旺卡》,12月20日的「DCEU終結篇」《海王2:失落的王國》,構成了好萊塢影片2023年在內地市場的最後一搏。

01

2023年,是好萊塢電影在內地市場全面失勢的一年。迄今為止,票房最高僅為《速度與激情10》的9.84億人民幣,不僅沒有破10億,而且未能擠進年度前十。

從總成績單可以看出,以往好萊塢影片的賣座元素幾乎全部失靈。經典IP續集、漫改超級英雄、三維動畫、大明星、大導演,統統無法轉化成票房。

尤其是今年在全球其它市場都得以大爆的《芭比》和《超級馬力歐兄弟大電影》,在內地的表現依然不溫不火。

票房達到8.51億的《巨齒鯊2:深淵》更多的也是依靠了「吳京出演」這樣的中國元素。

在美國本土成功以小博大的《達荷美女戰士》(北美6733萬美元票房),來到中國,就只能收穫不到8萬元人民幣的票房,觀影人次僅有2264人。

在今年之前,除了因疫情影響的2020年外,內地年度票房榜TOP10中,都會有2-6部好萊塢影片。2011年,好萊塢影片甚至包攬了內地年度票房的前三甲。

而以今年12月好萊塢最後一搏的陣容來看,衝擊年度票房前十已基本無望。

02

1994年,哈里森·福特主演的動作片《亡命天涯》,第一次讓中國老百姓在家門口的銀幕上見識了好萊塢大片的衝擊力。1995年,阿諾德·施瓦辛格主演的《真實的謊言》成為第一部在內地票房破億的好萊塢影片。

可以說,好萊塢大片對內地電影市場商業化轉型,以及電影工業的萌發,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中國老百姓喜歡看好萊塢「大片」。這個「大」字往往體現在:大導演、大明星、大場面、大特效、大IP等。在類型上,動作片、災難片、科幻片、奇幻片、動畫片、超英片均是票房榜前列的常客。

好萊塢在內地票房號召力的下降,正是從這一個個類型開始的。

03

國產電影對抗好萊塢的第一突破口是喜劇片和愛情片。由於地域文化的原因,好萊塢的喜劇片和愛情片如果不嫁接到其它類型上,便無法打開內地市場的大門。

於是,符合內地觀眾口味的喜劇片和愛情片,在類型上並無對手,很快便獨立成長並壯大起來。比如喜劇色彩的《讓子彈飛》《人再囧途泰囧》《心花路放》、愛情色彩的《非誠勿擾1&2》《失戀33天》《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都在票房上不落好萊塢大片下風。

此外帶有強歷史元素的古裝片、劇情片、歷史片,也是依靠內容上的獨有性而無須懼怕好萊塢大片的衝擊。比如《唐山大地震》《建國大業》《英雄》《金陵十三釵》《一九四二》等。

04

隨著中國電影工業化水準的發展,國產電影開始在更多類型上發力。成績率先來自於奇幻片和動作片。

如果只從視聽水準上比,即便是今年的國產奇幻片《封神第一部:朝歌風雲》也仍舊存在很大差距。但是國產奇幻片可以依託於《西遊記》《封神演義》《聊齋志異》等名著,在故事和人物上大有可為。

《畫皮》《西遊·降魔篇》《西遊記之大鬧天宮》等改編作品先打開了市場,隨後原創的《捉妖記》《美人魚》進一步拓展了創作邊界。

國產動作片的殺手鐧則是對香港動作電影人和明星演員的激活。藉助內地的市場和資金,香港動作電影人的創作經驗很快便用在了更大體量的作品上。像《龍門飛甲》《新少林寺》《警察故事2013》這樣的翻新作,很快就出現在了市面上。

到了《湄公河行動》《戰狼2》《紅海行動》《長津湖》《狙擊手》這批帶有戰爭戲份的國產動作片上映,中國觀眾便再也不會被好萊塢動作片的各種續作、前傳、衍生作輕易圈錢。

05

最後起到決定性作用,讓好萊塢全面失去優勢的,是國產動畫片和科幻片的崛起。

國產動畫片走了一條「小孩包圍大人」的路線。早期以《喜羊羊與灰太狼》和《熊出沒》等TV動畫的「大電影」為主,憑藉家庭觀影的優勢「錯峰出行」。

《西遊記之大聖歸來》《大魚海棠》《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接連出現,成功地將國產動畫推向了成年觀眾。《雄獅少年》《深海》等現實題材更是補上了國產動畫最後的缺口。

雖然國產科幻片目前能打的只有兩部《流浪地球》,但是它打掉的是好萊塢大片在內地市場的最後一塊高地,而且會輻射到多個類型。

好萊塢科幻片如果走硬科幻路線,會發展成《銀翼殺手2049》《沙丘》那樣,對於沒看過原著小說的中國觀眾而言,有些難懂;如果走軟科幻路線,會發展成超英片、災難片、怪獸片等爽片邏輯,容易讓人審美疲勞。像《星際穿越》那樣又有硬核又有溫情的科幻片,實屬少見。

去年《侏羅紀世界3》和《阿凡達:水之道》還能在內地分別斬獲10.59億和16.98億票房,今年春節檔《流浪地球2》上映后,好萊塢再來《變形金剛:超能勇士崛起》《銀河護衛隊3》《飢餓遊戲:鳴鳥與蛇之歌》這樣的大片,對很多中國觀眾而言便已難入法眼。

06

好萊塢電影前幾年席捲全球,主要也就是仰仗三板斧:明星、特效、概念。這幾年則有些「自廢武功」的意思。

超英片的賣座,導致角色成了唯一的明星。近十年來,好萊塢沒有再誕生新的能夠在全球有知名度和號召力的導演和演員。12月初登陸內地院線的這兩部作品。《拿破崙》的導演雷德利·斯科特已經86歲高齡,《疾速營救》的主演連姆·尼森也已71歲。

范·迪塞爾和湯姆·克魯斯等老牌明星則選擇身兼製片人,不斷推進自己主演的系列續作。拍到第十部的《速度與激情》、拍到第七部的《碟中諜》,均展現出難以挽回的頹勢。

近幾年好萊塢在選角上刻意地跨性別、跨膚色、跨地域,讓很多影迷無法適應。《小美人魚》就屬於選角失敗導致票房慘敗的典型案例。忽略演員與角色的契合度,更加無法通過作品把演員捧成明星。

在特效層面,超英片已經把電腦特效用成了光電污染,動作片也在追車、槍戰、肉搏的範疇內難以出新。雖然國產片尚未在特效層面趕上好萊塢,但架不住他們自己玩廢了啊。

今年好萊塢在內地壓軸的大片是溫子仁導演的《海王2》。前作《海王》在2018年曾獲得了20.13億人民幣的內地票房。影片構建了宏大的海底世界觀,也呈現了讓人耳目一新的海底視覺。

然而,去年12月上映的《阿凡達2》用3D水下攝影,將海底世界的視覺呈現在技術層面拉升到了新高度。今年2月上映的《黑豹2》也同樣拍攝了大量的海底場景。經過這兩部影片的洗禮,《海王2》的海底視覺還能讓內地觀眾感到激動嗎?

好萊塢原創力匱乏已經不是一年兩年了。像《盜夢空間》這樣能夠直接賣概念的電影幾乎已經絕跡。漫威在多元宇宙的概念里跌跌撞撞,幾近迷失;DC則乾脆把之前的宇宙全盤推翻,一切重來;皮克斯失去了原創故事的靈氣,變成普通打工人;獨立電影、小成本恐怖片,這幾年也跑不出創意黑馬了。

續作、翻拍、改編的泛濫,連美國本土觀眾都忍無可忍,今年夏天報復性地消費了原創電影《芭比》和《奧本海默》。可是,「芭比海默」總不會年年都有吧。

你覺得失去三板斧的好萊塢,今年在內地市場的最後一搏,究竟能挽回幾分顏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