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性「內卷」,拼播的《與鳳行》真的行 加载评论...
資訊  2024-03-31

不出所料,隨著《與鳳行》的開播,三月劇集市場的熱度很快被拉至高位。

播出前萬眾期待,花樣翻新的劇宣為《與鳳行》鼓足了聲勢;開播后熱度不減,討巧的輕喜風格和「女A男O」的人物設定讓人眼前一亮,迅速入坑。幾乎可以預見,2024年的爆款劇行列,《與鳳行》必有一席之位

電視端,《與鳳行》首播當日湖南衛視CSM全國網收視率0.97,份額4.82%,以顯著優勢穩居同時段省衛第一;CSM71城收視率2.3,份額9.19%,排名同時段所有上星頻道第一。

CSM全國網中,劇集首播當日同時段領先省衛第二幅度高達74%,收視率創所有省級衛視近27個月首播收視新高。

網播端,《與鳳行》開播前在騰訊視頻站內預約人數達887萬,創已播劇集新高;開播后僅25小時39分站內熱度值迅速突破30000,成為騰訊視頻最快挺進爆款俱樂部的劇集

它還是芒果TV站內首個預約人數破400萬的劇集;開播當日穩居芒果TV站內熱議榜、熱門內容榜第一位及站內電視劇開播主動搜索人數第一位。

其他數據平台,《與鳳行》更是一騎絕塵全網霸榜。

被雲合數據認證「上線首日正片有效播放破近三年最高記錄」,還連續多日位居貓眼全網熱度榜、燈塔全網劇集實時正片播放市佔、燈塔電視劇實時正片播放市佔、Vlinkage電視劇榜、豆瓣實時熱門電視榜TOP1。

貓眼數據顯示,劇集從預熱定檔到開播至今(3月31日)攬獲全網熱搜3662個,其中僅主榜熱搜就有335個,微博主話題#與鳳行#閱讀量達75億;

抖音主話題播放量突破121.2億,主話題日增峰值11.49億,刷新2022-2024年度劇集主話題日增紀錄,穩居抖音劇集榜TOP1。

開播即爆的戰績於《與鳳行》而言並不讓人意外,一方面有趙麗穎超高國民度與「星玥夫婦」(《楚喬傳》)二搭奠定的流量基本盤;另一方面,《與鳳行》出類拔萃的播出成績,離不開拼播模式下多方宣發的合力加持。

都說最高端的商戰往往採用最樸素的方式,從 「卷」獨家、「卷」情懷到「卷」福利、「卷」周邊等,看似同台打擂的#騰訊芒果要打起來了#,實則實現了劇爆平台熱的多方共贏。

大劇告別獨播模式,熱度分流后如何贏得市場聲量?《與鳳行》的拼播思路又給頭部劇的發行和宣傳提供了可貴經驗。

拼播的《與鳳行》逆風飛揚

作為一部S+製作的古裝大劇,《與鳳行》不走獨播改走拼播的路數,並不是常規操作。

早年間電視平台為王的時代,「一劇四星」曾是劇集的最高播出配置。直至2015年,國內開始全面實施「一劇兩星」政策視頻網站不斷發力,開始與電視平台分庭抗禮。這一時期,兩星加多網聯播的台網融合模式是爆款劇的標配。

比如2015年的熱播劇《琅琊榜》,採用了兩星(北京衛視、東方衛視)加全網的模式;2016年的爆款劇《我的前半生》 則是兩星加兩網。電視台往往會各自選擇一家網播平台進行資源置換,通過雙方合力實現營銷效益的最大化。

第二個階段,隨著視頻網站的強勢崛起,平台的優質版權劇及自製網劇開始「上桌」成為市場焦點為搶佔新用戶、實現平台拉新,各視頻網站競爭加劇。

它們一方面採用獨播模式相互對打,最大化個體效益,比如騰訊獨播《如懿傳》與愛奇藝獨播的《延禧攻略》打擂台;

另一方面,通過版權分銷和版權置換的方式降低風險分攤成本,比如優酷拿《司藤》置換了騰訊的《你是我的城池營壘》和愛奇藝的《大宋宮詞》,《慶余年》騰訊則分銷給了愛奇藝,實現互惠雙贏。

平台「聯姻」雖時有發生,但大劇獨播已漸漸佔據主流

到了第三個階段,頭部劇集獨播成為定式,爆款劇目給平台帶來的市場增量使分銷成為過去式

比如2023年的現象級爆款劇《狂飆》,劇播期間直接助推愛奇藝會員數環比凈增1700萬。再如騰訊的《夢華錄》《長相思 第一季》《繁花》,優酷的《長月燼明》等等,均採取獨播模式提昇平台流量和用戶粘性。

此情此景之下,《與鳳行》作為絕對的S+製作,卻一反常態選擇了聯播;而各平台斷層領先的播出數據,又都表明「獨美」與「共美」似乎並不矛盾,分銷雙贏的結果,為市場提供了嶄新的樣本和思考空間。

平台整活:宣發良性「內卷」造爆款

《與鳳行》是趙麗穎繼《有翡》之後,再度出演的古裝劇。除領銜主演身份外,她還首次以監製的身份,融入劇集創作的各個環節。

風格上,開篇「話癆」鳳凰與病嬌王爺的逗趣日常,賦予了劇集輕鬆愉悅的喜劇色彩。

製作上,《與鳳行》實景搭建出的「行雲小院」位於浙江麗水的縉雲仙都,世外桃源般的山水景緻給人極佳的視覺觀感。

劇本上,原著作者九鷺非香親自操刀擔綱編劇,書中名場面的還原度被網友盛讚「摳書級」,細節的補充和改編也很討喜。

有精良的品質托底,有趙麗穎的號召力加持,如果是獨播模式,平台可針對劇集亮點有條不紊地布局宣發。但分銷后,各平台需要在熱度分流的情形下另闢蹊徑贏佔市場。

為此,騰訊放出多路壓箱底的獨家資源,芒果系平台則拿出創意營銷方面的看家本領,幾方擂台相互「內卷」,「卷」出了風格,「卷」出了氣勢,「卷」出了成績。

這廂,芒果系雙平台#芒著與鳳行#,先是在3月3日-3月9日開啟「趙麗穎宇宙」第一彈,限時免費放送其參與錄製的多檔芒系綜藝及主演的影視劇。后又在《與鳳行》3月9日官宣定檔后,宣布3月11起重播《楚喬傳》,在《與鳳行》之前,一起回望二人初識的良緣!

那邊,騰訊視頻毫不承讓,以#與鳳同行數鵝最靈#為話題,以「『我即劇名』古裝作品盡在鵝家」為slogan,迅速拉出趙麗穎片單,既有《陸貞傳奇》《花千骨》《楚喬傳》等熱播大劇,也有《知否》獨家花絮、《楚喬傳》星玥CP名場面。台前幕後一單全攬,情懷分滿分。

這還只是第一步。作為分銷平台,原本不佔優勢的芒果TV直接祭出殺器「早鳳票」,用更強的會員折扣力度化被動為主動。

騰訊則直接見招拆招,不拼價格拼獨家。探班花絮、獨家劇照、APP裝扮應有盡有,甚至直接上大招推出《與鳳行》劇綜《推市營業中》。這對於嗷嗷待哺的劇迷粉絲而言,期待值直接拉滿。

當然,從來就擅長在劇宣上出奇招的芒果系平台完全沒怕。花式整活的多支「芒果味」預告片不僅有《與鳳行》與《楚喬傳》的夢幻聯動,還有綜藝視角解鎖《與鳳行》的趣味創新。

開播前,騰訊的獨家發布會「接鳳宴」與芒果TV的獨家團建「迎鳳禮」平分秋色;開播后騰訊則結合自身技術、玩法層面的優勢與巧思,打出一套漂亮的組合拳。

主創陪聊、獨家周邊抽獎等粉絲福利分毫不落,定製勳章、專屬彈幕皮膚、表情包、兔子花燈進度條、焦點圖按頭親吻等,讓觀劇體驗更為沉浸。

尤其是第三集行止(林更新 飾)落水、沈璃(趙麗穎 飾)搭救的情節,觀眾只要帶關鍵詞【撈】和【宇文玥】發送彈幕,即可與《楚喬傳》結局宇文玥(林更新 飾)落水的橋段實現聯動,解鎖驚喜特效,諧趣十足。

芒果系平台則充分藉助自身的品牌影響力與媒體融合優勢,全矩陣宣傳給足大劇排面。

開播前「瘋狂」搖人,28+芒系藝人為《與鳳行》開播打call;十萬會員卡席位的免費雲包場,聯動多部芒果劇綜的官微前來助陣。開播后,一邊發起#與鳳行Q版徵集令#,一邊在抽獎活動中設置貼合劇情的真黃金增強互動。

線下,除給到《與鳳行》芒果獨家的大小屏資源位,還大手筆安排了一場主題「煙花宴」,與劇中沈璃、行止同觀煙火的場景遙相呼應。話題#與鳳行煙花宴# #芒果你超愛#登上微博熱搜主榜,網友們也紛紛讚歎「論整活、論浪漫、論策劃、論心意還得是芒果」。

線上宣發你追我趕好不熱鬧,落地活動花樣翻新良性「內卷」。激烈「商戰」后取得的卓越播出成績,是對平台精細化宣發的正向回饋。

《與鳳行》開播即爆的局面,既有長視頻平台在播出技術、獨家版權、交互創新方面的優勢發力,也有傳統電視機構大小屏聯動、資源整合、運營模式迭代上的聲量加倍。

平台間你方唱罷我登場的賣力整活,造就了《與鳳行》1+1>n的爆款效果,分銷的優勢得以凸顯。

一劇多贏:做大「蛋糕」拼播迎新風口

對於《與鳳行》而言,三平台聯播是一次成功的分銷冒險,劇集在營收、成本分擔、受眾輻射、平台品牌效應等方面都實現了效益的最大化。

騰訊與芒果的較量也不是一場搶佔市場的「攻防戰」,而是合力助推之下的成果共享。

近兩年,受「降本增效」政策的影響,劇集製作成本較前幾年有所回落,但S+級別的大劇依然會投入大量資金以確保品質。

《與鳳行》的拼播戰略既可降低單一平台的播出壓力,分攤購劇成本;同時也有助於劇集熱度的擴散,形成全民觀劇效應。

其次,拼播戰略在受眾互補方面具有顯著優勢。

對於一部造價高昂的劇集,單一平台釋放所能觸達的人群畢竟有限。通過拼播,劇集能夠覆蓋更廣泛的觀眾群體,從而提升曝光度和影響力,增強平台與受眾之間的粘性。

如果說騰訊龐大的用戶基礎保證了《與鳳行》的網播基本盤,那麼「聯姻」湖南衛視則讓劇集走向了全民性。無論是平台調性還是受眾群體,亦或是趙麗穎本身與平台的結合度,湖南衛視都可謂上星的最優選擇。

而火力全開的芒果TV在此次營銷大戰中顯示出的實力,更讓無數劇迷感到驚喜。

當然,在芒果系平台的進擊之下,騰訊視頻仍然應對自如。雙方的相互「內卷」不僅促進了彼此的自我提升,更在無形中激發了廣大路人對平台的好感。粉絲們「過年」,劇迷們沉浸,劇集熱度攀升,平台方也獲益獲利。

可以說,《與鳳行》拼播實現的共贏局面,展現了創意宣發和平台良性競爭在提升劇集熱度方面的顯著效果,也揭示了劇集熱度對平台市場聲量和品牌價值的反哺作用。

由此可見,對於真正具有市場潛力的作品,拼播未嘗不是一種選擇。

它能夠拓寬觸達面,增強劇集的影響力和市場佔有率;也能夠通過跨平台合作,互通有無取長補短,提升內容質量和用戶體驗;還能夠打破行業壁壘,通過良性競爭助推行業進步和繁榮,實現可持續發展。

孤芳獨美,不如集眾芳以為美。提前布局、多方籌劃可挖掘劇集潛在的市場價值,創新宣發、良性競爭可做大「蛋糕」,提升劇集成為「爆款」的可能性。

輿情專咬「病鴨子」,真正得大眾歡心的劇目可以碾碎空穴來風的輿情。不必害怕劇宣放大聲量,也不必抱有逃過雞蛋裡挑骨頭的僥倖心。在市場里打拚,就是要最大限度調動觀劇的積極性。

頭部大劇是市場稀缺品,《與鳳行》的商業思路或許能夠給未來其他平台劇的播出及營銷,提供更多有益的借鑒與思考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