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版《頭號玩家》《星際穿越》要來了? 加载评论...
資訊  2024-06-19


1905電影網專稿 「我做了那麼多年IP,比不上一個《三體》IP」,光線傳媒董事長王長田說,日前他在上海國際電影節開幕論壇上公布張藝謀執導電影版《三體》后,迅速引起關注和巨大反響,讓他感受到《三體》IP強大的影響力,也倍感壓力。

自2008年出版以來,《三體》創造了中國科幻的新紀錄,全球累計輸出35個語種,實體書銷量近3000萬冊,收穫雨果獎等全球科幻界權威獎項。截至2023年,《三體》三部曲已被改編成電視劇、動畫、廣播劇、舞台劇、線下沉浸式體驗等形態,覆蓋全球191個國家和地區,影響人數過億。

《三體》在國內擁有超過2.6億的泛粉絲人群,在海外的粉絲數也接近5000萬,已經逐漸成為一個跨越代際、擁有兩代粉絲,同時跨越地域、在海內外擁有大量擁躉的全球性IP。

近年來,越來越多像《三體》這樣的中國IP走向世界,在文化「出海」的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6月18日,上影節舉行金爵電影論壇,以「IP全球多元化開發的潛力和想象」為主題,邀請全球IP開發專家,共同探討中國IP如何發掘全球化發展機遇,實現從本土走向世界的跨越性發展,共同描繪出中國文化產業「想象力消費」的新圖景。

《三體》影視化新進展:

張藝謀電影版無投資上限,劇版第二部劇本完成80%

「能稱作IP的作品,應具有跨代際文化符號的特點,即能夠在不同年齡段、不同人群中,形成能產生文化共鳴的故事、形象或符號。而今,跨越地域和文化的傳播的實現,則是一個更加全球化的議題。在以上基礎上形成跨越地域的文化符號,才是IP應有的全球化高度。」

三體宇宙CEO趙驥龍在題為《中國IP的全球多元化開發之路》主旨演講中介紹,在通過《三體》探索中國IP全球化的過程中充滿挑戰,也總結出了幾點做法:「首先是提煉《三體》IP精神,挖掘共識。第二是專精打造本土內容。第三是研究當地市場,注重本土產品在海外的落地傳播。第四是商業夥伴賦能,實現價值共贏。」

以《三體》電視劇和動畫番劇為例,在開發階段,三體宇宙協助導演等主創,以充分遵循傳播三體核心精神為原則,對原著進行改編。在製作過程中,向國際先進位作技術看齊,在艱難的摸索中找到科幻影視製作的中國方法,不一味推崇海外經驗,並研發出一套屬於我們自己的科幻開發之路。

趙驥龍表示,張藝謀導演的電影版《三體》將以中國主創引領、全球製作經驗賦能的模式,與頂級的全球製作團隊交流協作,實現中國故事全球創製,全球發行。

「最大的難度一個是對原著的取捨,一個是電影化的創新。」王長田說,電影版《三體》肯定會尊重原著,但是不可能把所有內容都放到一部電影里,不管怎麼取捨,尤其對「三體迷」來說都會有人不滿意,已經做好了將來承受非議的準備。

「這是我們和他合作的第五部電影,我非常了解他現在的創造力、活力、學習力和領導力,他是我們能夠找到最好的導演人選。」王長田在幾年前就找張藝謀執導《三體》,但是導演認為拍攝太困難沒有接受,經過長時間的溝通、相互取得信任,最後才接下這個項目。

影版《三體》會充分尊重張藝謀導演的創作,電影化創新也會面臨極大壓力,「要解決原著和電影的關係,也要解決中國觀眾和國際觀眾的關係。但首先這是一部中國電影,所有的創造都會在中國電影的框架內去完成」。

影片正在打磨劇本,在全世界範圍內篩選班底,目前只規劃拍一部,先做好這一部再看後續發展的可能性,並且投資沒有任何上限。王長田說:「需要多少投資就會有多少投資,我們不會捆住手腳,希望成為最好版本的《三體》,不辜負大家的期待。」

2023年熱播的國產原創電視劇《三體》由張魯一、於和偉、陳瑾、王子文等主演,在海外超過11個國際電視台和流媒體平台播出,發行地區覆蓋亞洲、美洲、歐洲、大洋洲,豆瓣8.7分,IMDb7.8分的口碑成績,收穫國內外觀眾好評。

《三體》視覺導演陸貝珂說,劇版導演楊磊首先就提出用現實主義的角度來拍《三體》第一部,還原原著帶給我們最原始的感受,只有先滿足國內觀眾的需求,才有進一步「出海」的機會。

「我們是非常尊重原著的開發方式,沒有任何結構上大的改動」,對於劇版續集《三體II:黑暗森林》的進展,他透露劇本已經完成大約80%,概念設計、美術設計、技術測試等都在進行中。

中國IP全球化開啟新藍圖:

《三體》版圖擴大,《超新星紀元》、中國神話宇宙等新IP在路上

據中國科幻研究中心對《三體》IP出海現狀的數據統計,觀看中國電視劇《三體》后,77.5%的海外受訪者表示對中國產生了進一步了解的興趣,美國作為《三體》海外首播國家,60.0%受訪者表示願意消費相關產品。

《三體》熱播背後,是海外受眾了解中國文化與價值的重要載體。

趙驥龍認為,《三體》IP在中國有大量忠實粉絲,在中國市場做內容改編需要考慮原著的影響力,而在海外市場就需要實行差異化戰略,針對不同區域市場的不同需求來打造。例如在日本,他們看到了越來越多夥伴對《三體》IP的熱情。未來有望在動畫領域有更多的全球化呈現。

在影視作品這一IP傳播效果放大器先行后,為商業衍生開發打開了廣闊的潛在市場。三體宇宙也通過與全球頂尖的技術公司合作,在AI、VR等新技術領域進行積極探索,推動IP內容的創新、升級。

趙驥龍說,《三體》IP的全球多元化開發將會長達20年,未來3到5年,還會著力尋找幾個像《三體》這樣的IP宇宙進行全產業鏈的開發。

「好的IP不是想開發就能開發出來,我們一直在做,但真正在國際影響力的中國IP數量並不多。」在王長田看來,《三體》是一次突圍的機會,光線傳媒也在開發中國神話宇宙IP。

他們整理了中國五千年大量神話、傳說故事和文學作品,重新組成新的世界觀,用動畫電影來表現這個神話系統,「這個IP創造很艱難,初步規劃需要二、三十年,才能見到第一階段的成果」,王長田說。

劉慈欣的首部長篇科幻小說《超新星紀元》作為另一個熱門中國IP,也在籌備拍攝電影。《沙丘》聯合製片人、《大偵探皮卡丘》製作總監許智豪將擔任本片的製片人,他表示該項目歷經多年,終於找到能夠翻拍成電影的契合點。

不同於《流浪地球》《三體》的大視效科幻製作,這將會是一部注重青少年向的科幻電影,「像《飢餓遊戲》和《頭號玩家》,再加一點《星際穿越》的感覺,元宇宙會是電影里很重要的元素」,許智豪透露。

在美國電影協會亞太區副總裁兼大中華區總裁馮偉看來,中國科幻電影正在形成新的熱潮,對電影《三體》《流浪地球3》日後走向世界充滿期待。另外,《巨齒鯊》系列也為中國電影走出去樹立了信心,這個中外合作的IP已經通過兩部電影在全球斬獲累計超過9億美元票房,正在開發的《巨齒鯊3》同樣值得關注。

他認為,目前中國電影在全球院線發行市場還未形成成熟體系,所以IP要出海需要像《巨齒鯊》系列這樣和具有全球完備發行體系的好萊塢五大公司合作。中國不缺好故事,也需要更好的全球化表達,來贏得全世界更多的觀眾。

影視內容是文化產品,不像商品具有明確的實用價值,出海難度更高,但文化產品的影響力更加強大,這既是機遇,也是挑戰。讓中國IP在全球市場上影響更廣泛的人群,這是一代影視人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