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不同不相為謀!看完他和李連杰故事,才知道為什麼連招呼都不打 加载评论...
資訊  2024-06-22

說起李連杰,配音演員童自榮有些失望地搖了搖頭。

因為在他看來,李連杰的藝德實在不咋樣。

許多人都不理解,這兩個看起來毫無聯繫的人,究竟是怎麼結下「仇怨」的?

這還要從一場宴會說起。

當時,李連杰已經成為了赫赫有名的「功夫皇帝」。

他出席圈內的宴會,基本上都是前呼後擁,陣仗、架勢擺得十足。

童自榮對此並沒有任何的意見。

但在當天,很多人簇擁著李連杰從他的身邊經過。

陪在李連杰身邊的人,在看他后便介紹道:這是童自榮,上海電影譯制廠的。

當初李連杰在《少林寺》里飾演的覺遠和尚,就是他幫忙配音的。

這是兩人在生活中,第一次見面。

可李連杰給他留下的第一印象,著實不好。

童自榮想的是,既然旁人都做介紹,至少也應該簡單地打個招呼,握個手吧。

他已經準備好握手,沒想到李連杰竟然只是朝他看了一眼,連點頭示意都沒有。

且不說兩人合作了同一個角色,就憑他是圈內的老前輩,也不應該如此慢待。

「我知道你武功很好,拍得也不錯,你這個藝德……」

童自榮覺得,打招呼是應有的禮貌。

可在許多網友看來,卻是他太過小題大做了。

兩人都是各司其職,拿錢辦事,不打招呼也無可厚非。

更何況,如果沒有李連杰演的覺遠和尚,又怎麼會有他的配音呢?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童自榮會對李連杰感到失望。

並不僅僅是因為沒有打招呼,還有其他的原因。

1966年,22歲的童自榮,順利地從上戲表演系畢業了。

他的許多同學,都希望趕快進組拍戲,早日成名、成角。

他卻是個「怪人」,甘願留在了學校。

他的同學都好奇,他留在學校是為了什麼?

答案其實很簡單,就是兩個字——夢想。

童自榮出生於上海,爺爺曾是一名戲曲演員,父親也愛好文藝。

在家庭環境的影響下,小小年紀的他也對文藝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而上海,又是國內首部有聲電影的播放地,促使了電影配音的誕生。

在他13歲那年,上海成立了譯制廠,引進了許多國外的電影。

當時的年輕人,除了被國外的電影所吸引,也對電影配音心生嚮往。

隨著他看的電影越來越多,童自榮對配音也越來越感興趣,並立下了未來也要成為配音演員的夢想。

因為上譯廠離家並不遠,所以只要有時間,他就會在上譯廠的附近徘徊。

既為了更好地靠近配音演員的生活,也是為了等待機會的降臨。

只可惜,上譯廠從不公開招生。

這意味著,他每天出現在上譯廠,只是無用功。

不過,童自榮是個從不言敗的人。

只要認準了目標,就不會半途而廢。

於是,他開始了「曲線救國」的計劃。

18歲那年,童自榮報考了上戲的表演系。

他認為,系統地學習表演,對將來的配音工作有很大的幫助。

因此大學4年,他學得很是認真,成績更是名列前茅。

那個時候,老師和同學都認為畢業后,他一定能成為一名好演員。

殊不知,他的真正夢想其實是配音。

從上戲畢業之後,上譯廠依舊沒有公開招聘。

這讓童自榮很是失望。

恰逢社會突然動蕩,無奈之下他只好留在了學校。

而這一留,便是5年。

此時,童自榮的年紀已經臨近30歲了。

事業無成,感情上也毫無動靜。

秉承先成家后立業的觀念,他的親友操辦起了他的終身大事。

在熟人的介紹下,他認識了同樣喜歡譯制電影的楊倩華。

楊倩華的家境不錯,小的時候經常出入梨園,後來譯製片風靡,又喜歡上了電影。

她對文藝很感興趣,也希望能找個從事藝術的丈夫。

至於童自榮,早在第一次見面時,就對長相清秀的她心生好感。

在得知她也喜好藝術時,更是喜不自勝。

於是情投意合的兩人,很快就談婚論嫁了。

感情上有突破,童自榮的夢想也隨之迎來了重要的機會。

和楊倩華結婚不久,童自榮便接到了一個好消息。

那就是他這一屆的上戲畢業生,需要重新分配工作。

只不過,分配的單位依舊是各個話劇團。

這不是童自榮想要的。

但他也知道,這對自己來說是個關鍵的機會,錯過這個村就沒這個店了。

於是,他主動找到了表演老師李志輿,懇請老師能夠幫幫自己。

他把希望,寄託到了李老師的身上。

說來也巧,李老師的嫂子正好和上譯廠的廠長有老交情。

在聽說童自榮為了當配音演員,留在學校等了好幾年,為人仗義的嫂子當即答應了幫忙。

不過,嫂子的脾氣古怪,幫人的方法更是古怪。

她找到上譯廠廠長,直接「威脅」道:這個學生一定要收下,不收下,就天天到廠里吵。

在她的牽線搭橋下,童自榮拿到了面試的機會。

最終,他憑藉出色的表現,如願以償地成為了上譯廠的一員。

但童自榮知道,真正的挑戰才剛剛開始。

上譯廠有諸多優秀的人才,他要從中脫穎而出,必須付出百倍的努力。

思及此,他不免有些緊張。

可沒多久,這種緊張就被喜悅給代替了——他和楊倩華的大兒子,順利降生了。

不過喜悅歸喜悅,童自榮並沒有因此放鬆。

留在學校的那段時間裡,他常常被叫去喊口號;喊多了,聲帶便緊了,音域也窄了。

再加上,他的普通話也有毛病。

所以他一直沒有鬆懈學習,努力地提升自己。

即便坐了5年的「冷板凳」,只能跑跑龍套,他也沒有任何的怨言。

好在,努力最終換來了回報。

1978年,上譯廠給他分配了電影《未來世界》的「哈里」一角。

深知自己的機會來了,童自榮打起萬分的精神,用最飽滿的狀態給「哈里」配音。

這部影片上映后,立即引起了熱烈的反響。

童自榮也因此在上譯廠徹底站穩了腳跟,接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要角色。

不過,他依舊沒有放鬆。

甚至楊倩華第二次生孩子的時候,他都沒敢請假陪產。

至於照顧孩子的事情,他更是無暇顧及。

他只能把妻子的付出,默默地記在心裡。

而他的不鬆懈,也讓他迎來改變命運的機會。

1979年,上譯廠引進了電影《佐羅》。

考慮到童自榮的嗓音華麗、高貴,比較貼合「佐羅」的人設。

因此,他被欽點為「佐羅」的配音演員。

除了佐羅,片中的「假總督」也是由他來配音。

第一次給兩個角色配音,童自榮不免有些緊張。

但很快,他發現自己上午的聲音是低沉的,到了下午音調會稍微拔高。

為了更好地貼合兩個人物的性格。

上午他會穿上沉重的勞動鞋,讓佐羅的聲音更顯沉穩;

下午他則會換上拖鞋,更好地展現「假總督」輕浮的一面。

對角色如此精準的把控,讓譯製片《佐羅》一經上映,就火爆了全國。

童自榮的聲音,也隨著佐羅瀟洒的身影,被無數觀眾所熟知。

從這之後,他每天都能收到來自天南地北的書信,也成為了許多觀眾心中的「配音王子」。

而他的配音事業,也攀登了新的高峰。

在配完《佐羅》后沒多久,童自榮又接到了給《少林寺》配音的任務。

當時,他的嗓子還沒有完全恢復。

但為了不耽誤電影的上映,他在稍作休整后,又開始了配音工作。

眾所周知,《少林寺》是一部現象級的作品。

不僅以幾毛錢的票價,斬獲了上億元的票房,還在全國各地掀起了「武術熱」。

不過一部電影的成功,除了主角的出彩,也得益於幕後工作人員的努力。

作為幕後的配音演員,童自榮自然也有一份功勞。

可誰能想到,後來和李連杰在宴會上的碰面,卻讓他的付出成為了「笑話」。

事實上,他並非想從李連杰的身上得到認可。

只不過一直以來,他對配音工作都很尊敬,也熱愛這份工作。

李連杰的反應,讓他感到自己尊敬的工作,被輕視了。

更何況,在此之前還有對比。

1987年,「佐羅」的扮演者阿蘭•德龍,在北京舉行了自己52歲的生日宴。

他特地給童自榮,發來了邀請函。

生日宴當天,童自榮在眾人的提議下,上台再次給《佐羅》配音。

當他表演完,阿蘭•德龍直接衝上台,給他一個大大的擁抱。

隨後,他不僅感謝童自榮用聲音,給佐羅這個角色加分。

還承諾今後他的角色,都由童自榮來配音。

都說,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國際巨星阿蘭•德龍的禮遇,碰上李連杰的漠視。

這種強烈的對比,自然讓童自榮無法接受,更因此對李連杰的藝德產生了懷疑。

除此之外,也是因為童自榮曾遇到一個中年男粉絲。

這人不要他的簽名,也沒有和他合影。

只說了一句,希望他能繼續保持他的品德。

他越來越意識到,觀眾對演藝人員是有要求的,業務要好,人品也要好。

如果演藝人員連基本的藝德都沒有,演藝之路能走多遠?

又能否給觀眾帶來積極的影響呢?

儘管童自榮堅持「做藝先做人」的原則,可他還是不可避免地捲入了輿論旋渦中。

2003年,一篇帖子的突然出現,讓童自榮陷入了「被排擠」的風波中。

帖子稱,他在上譯廠遭到了喬榛、丁建華的排擠。

6年時間,只給了幾個小角色的配音工作。

此外,還不讓他外出參加訪談節目。

連30平米的房子,都是在上級領導在干預下,才勉強分配給了他。

童自榮的遭遇,立即在網路上引起了轟動。

有記者直接找到了楊倩華,但對於這些事情,她的意思是媒體捕風捉影,添油加醋的結果。

他們一直覺得住在30平米的房子很溫馨,充滿了他們家庭的美好回憶。

她還希望媒體停止報道此事,不要再童自榮即將退休的關頭,橫生枝節。

喬榛和丁建華也發布了聲明,表示帖子是捏造的,是污衊和攻擊。

在雙方做出回應之後,這件事情也就不了了之。

不久后,童自榮順利地退休了。

但因為遠離配音工作,他一度變得萎靡不振。

後來他發現,妻子楊倩華對老年的生活,依舊保持著積極樂觀的態度。

她去讀了老年大學,還一次性通過駕駛證的考試。

她的勁頭,把童自榮從傷秋感懷中拉了出來。

他成立了自己的配音工作室,時常接一些配音工作。

《圍棋少年》中陰柔嘴損的雷凌雲,《風雲決》里桀驁不馴的傲決,《西遊記之大聖歸來》中邪魅的「混沌」……

這些角色有中年,也有青年;有正派,也有反派。

但70多歲的童自榮,配起音來依舊遊刃有餘,還各具特色。

甚至,他用「混沌」的聲音唱出來的崑曲,至今讓觀眾記憶猶新。

也讓無數人感嘆,老爺子是寶刀未老。

2024年1月,童自榮迎來了八十大壽。

照片中的他,雖然滿頭白髮,但看起來精神矍鑠,狀態還很不錯。

這幾年,他已經很少接配音的工作了。

最新的配音,還是去年的《百變馬丁怪獸大作戰》中的「年慶」。

在這之後,他只是偶爾地出席一些影視圈的活動,或者是到各大晚會中朗誦。

2024年5月,童自榮還獲得了朗誦方面的獎項。

步入晚年後,他曾萌生了三個夢想。

舉辦朗誦會,讓大眾的生活多一點色彩;

給唐詩譜曲,讓唐詩傳唱校園;

以及拍一部紀錄片,記述中華民族被外敵入侵的苦難歷史,讓歷史成為警鐘,讓警鐘長鳴。

在童自榮看來,這是他作為文藝工作者,唯一能為國家做的事情。

而做這些事情,他所求的不過是讓自己的良心安穩一些。

在這三個夢想面前,和李連杰的所謂「恩怨」,或許他早就不在意了。